在《如何利用網絡推銷自己》一章中,提出了很多國外常用的社交媒體,但是這些社交媒體在國內卻很難通用,因此今天結合國內常見的社交媒體,談一談我的理解。
一
國內常見的社交媒體,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1類是信任積累的平臺,例如微博、朋友圈等等。這些平臺的作用就是:可感知。
俗話說,沒有感知,就沒有發生。不管是自己的課程也好,還是自己的作品也好,或者是一些過程和成果展示,這些平臺的作用就在于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擴大自己的公開象限,積累別人對你的信任感。
第2類就是價值積累的平臺,例如簡書、公眾號、知識星球等等。
要想打造自己的專家身份,在專業領域的積累是很重要的。把每天的所思、所學、所想整理出來,發布到這些平臺上,就可以把有價值的內容積累下來,形成長期的復利效應。
第3類就是人脈積累的平臺,例如各種各樣的線上社群等。
在這類社群中,可以幫助自己認識很多人,而人脈的數量,就決定著網絡推銷的效果。在同一次宣傳中,能夠觸達到的人數越多,效果自然就會越好。
二
那么,以上三種類型的平臺,相互的關系是什么呢?
價值積累是根,信任積累是葉,而人脈積累是養料。
根所產生的價值,可以在葉上體現出來。如果沒有葉的展示,就很難從外表上判斷這棵樹的死活。當然,如果缺乏根基,那么往樹上掛再多的樹葉,也是遲早會掉下來的。
所以,每天光在簡書上寫文章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朋友圈把它們展示出來。每天轉發別人的文章也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去寫。
同理,養料再多,如果根基不足以吸收這些養料的話,也是會迅速散盡的。如果缺少養料,根基也會營養不良,發展緩慢。
所以,每天盲目地擴展人脈是不夠的,自己還需要有持續的價值積累。同理,如果只是閉關修煉,不去和他人交流學習的話,自己的成長也是非常緩慢的。
三
所以,要想利用網絡推銷自己,首先要在價值平臺上持續積累,利用人脈平臺吸收養分,最后再通過信任平臺展示價值,如此,個人品牌的大樹,方能茁壯成長
尾聲
以上是我的思考,個人愚見,歡迎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