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36年”的伊能靜翻車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伊能靜在采訪中,或許是出于對自己當前美滿生活的炫耀,她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地提到梅艷芳:
“她一生尋愛……過得很慘”。
如果說她前面對王智王麗坤的吐槽只是“踩低拉高”,那她對梅艷芳的點評,絕對是點燃了引起眾怒的導火索。
——畢竟,放眼娛樂圈中,梅艷芳才是傳奇一般的存在。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將來。
相較于伊能靜充滿傲慢的點評,娛樂圈中人在提及梅艷芳時,一直是謙遜恭敬。
就像“千面影帝”梁家輝在采訪中被問到:
“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時候?”
“一位朋友的紀念演唱會。”
“方便透露一下嗎?”
“還是不要打擾她了。”
這也說明了梅艷芳的影響之遠。
她已不在江湖,江湖上還流轉著她的傳說。
一、《歌之女》
跟伊能靜極為自豪的“出道36年”有些相似,梅艷芳一生只有短短的40年,但卻有36年是在舞臺上度過。
1963年,梅艷芳出生于香港旺角。
她是家中的老幺,在她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
因為父親離世,好強的母親獨自養活兄妹四人。
當時的經濟來源,只有母親經營的那一家破舊的“錦霞”歌舞團。
因為家境困難,梅艷芳4歲就開始登臺表演。
——詭奇的是,香港有一個時期的巨星似乎都有著不幸的童年,比如張國榮、梁朝偉、周星馳等。
他們都有著不完整的原生家庭,他們都曾在年少時見識到人情冷暖,所以盡管日后大紅大紫,站在閃光燈下,還是遮掩不住他們內心源自童年的那種孤獨和惶恐。
或許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年少的梅艷芳白天和姐姐在學校上學,到了晚上,就要換上演出服,趕往劇場。
當時她們的身份是“歌女”,在社會上最是被人看不起。
年幼的梅艷芳在本應屬于童年的年紀,就過早的見識到了世態炎涼。
關于早年的賣唱經歷,梅艷芳后來在《歌之女》中唱過:
我記起當天的一個小歌女,她身軀很瘦小
我記起她于不高檔那一區共戲班唱些古老調
舊戲院永都不滿座她照演以歌止肚餓
舊戲衫遠觀不錯縱近觀穿破多
1982年,TVB舉辦歌唱選秀比賽,19對的梅艷芳報名參加,在舞臺上,她演唱了徐小鳳的一首《風的季節》。
驚艷四座。
當時的評委,是在香港音樂界幾位有名的黃霑和顧嘉輝,聽完演唱,黃霑給出了100分,而顧嘉輝為了表示藝術沒有止境而給出99分。
臺上的梅艷芳,因為從小體弱多病,吃多了抗生素而壞了牙齒,因此她不敢露齒笑,聘聘婷婷更像是一支出水芙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隨后,梅艷芳就開始了她的百變人生。
二、《女人花》
梅艷芳在演唱事業上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
1985年,22歲的梅艷芳在香港紅磡體育場連開15場演唱會,打破破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
1987年,梅艷芳在香港紅館創下連開28場演唱會的紀錄,贏得“梅廿八”的稱號;
1990年,梅艷芳在香港連開三十場個人演唱會,隨之迎來了“梅三十”稱號。
在梅艷芳短短的一生中,她出了34張專輯,開辦全球個人演唱會292場,連續五年獲得香港最受歡迎女星,拿過樂壇最高榮譽香港金針獎……
這些成就,很多至今無人能夠打破。
在眾多的演唱會上,梅艷芳嘗試過不同的造型:或大氣磅礴,或溫柔性感,或狂放不羈,或端莊優雅。
——這就是梅艷芳“百變形象”的由來,而且,她成了時尚的標桿,每一次演出形象,都會引起一番模仿。
要問當年的梅艷芳要多“炫”?
后來我們知道的“范爺”范冰冰,“機靈公子”周迅,“中性風”李宇春,這些人在她面前,根本無從對比。
唱而優則演。
演唱界的歌后,到了影視界中,依舊毫不遜色。
在梅艷芳一生中,拍過很多經典影片:
和周星馳合作的電影《審死官》;
和梁朝偉合作的電影《新仙鶴神針》;
和張國榮一起出演的經典《胭脂扣》等。
在這些電影中,梅艷芳最喜歡的角色,是《胭脂扣》里的如花。
據說,梅艷芳曾說過:“好中意‘如花’造型,如果以后死了,希望用這張劇照作為遺照。”
在這部電影中,即使面對“不瘋魔不成活”的“戲魔”張國榮,梅艷芳的表演也是游刃有余,絲毫不落下風。
三、《似是故人來》
在生活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越是在年少時遭遇痛苦磨難,應當被人照料的人,長大后越是會照顧別人。
或許是因為自己經歷過那些苦難,所以不忍心再見別人受苦。
成為歌壇影壇“大姐大”的梅艷芳,對于他人的求助,總是慷慨仗義。
很多人都說,在她身上,有一股俠義之氣。
張學友說:“梅艷芳是個很“男人”的女人,非常夠義氣,朋友們聚餐她永遠搶著付錢……”
張曼玉說:“在合作的女性當中,印象最深是梅艷芳,我很喜歡跟她合作,她是個男女混合體,男性的一面,每次都替我擋酒……”
——當年讓張曼玉在影視圈中奠定基礎的《阮玲玉》,據說原本是導演關錦鵬為梅艷芳量身打造,但因為梅艷芳未能出演,就此成就了張曼玉。
梅艷芳在成名之后,還提攜了很多后輩:比如陳奕迅,謝霆鋒,陳小春,郭富城等,因此在她后來的演唱會中,很多人不管多忙,都愿意趕來做嘉賓。
在梅艷芳的故人中,關系最好的是張國榮和劉德華。
梅艷芳和張國榮是曾經的“絕代芳華”,他們相互守護,哥哥張國榮曾對梅艷芳說過:到了四十歲,如果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在一起。
結果,在梅艷芳40歲那年,張國榮從樓上一躍而下,從此留給世人一個充滿追憶的“愚人節”。
就在同一年,梅艷芳離世,在她的葬禮上,劉德華抬棺,謝霆鋒捧像,這樣的待遇,以后再也無人能夠享有。
劉德華是梅艷芳心中摯愛,梅艷芳在很多場合表示過“嫁人要嫁劉德華”,但因為各種原因,兩人最終未能走到一起。
劉德華抬棺,或許也是對梅艷芳的一種安慰。
四、《夕陽之歌》
我相信命運,也許到我60歲的時候,我能等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唉,還要多等20年。黃昏、夕陽很美,但是一眨眼就要過去,送給大家最后一首歌《夕陽之歌》。
2003年,香港紅館。
演唱會即將結束的時候,身披婚紗的梅艷芳冉冉升上舞臺正中。
她盼望了一輩子的那一刻,只能以這種方式上演。
她說過:自己想像偶像山口百惠那樣,退出娛樂圈,有家,有愛人,有孩子,還想開一家寵物店。
但這樣簡單的夢想,她都沒法實現了。
當時的梅艷芳已經是腹部癌變發脹,腰圍從最初的50厘米,長到了75,婚紗的腰身每天都要修改加大,才能穿得上。
每到后臺換衣服,梅艷芳都透支到要人扶著才能站住,為了保暖,加開了十臺暖風機,工作人員汗流浹背,唯有她手腳冰涼,強打著精神。
演唱會的最后,梅艷芳決絕的喊出一聲“再見”。她轉身緩緩向后臺走去。
舞臺的幕布落下來。
一個時代結束了。
今日問題:梅艷芳有哪些歌曲或影視作品讓你印象深刻,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