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可或缺的蛋白質
人體的能量來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而蛋白質是化學結構復雜的一類有機化合物,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之一。生命的產生、存在和消亡都與蛋白質有關,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1、為什么蛋白質不可或缺?
蛋白質是自然界中一大類的有機物質,從各種動、植物組織中提取出的蛋白質,經元素分析,其組成為: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僅含碳、氫、氧,不含氮,所以蛋白質是人體氮元素的唯一來源,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代替。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在營養學上,根據氨基酸的必需性分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條件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不能在體內合成或者合成速度不夠快,必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有9種:賴氨酸(Lysine )、色氨酸(Tryptopha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蘇氨酸(Thre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 )、亮氨酸(Leucine )、纈氨酸和組氨酸(Hlstidine)。
2、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
蛋白質未經消化不易吸收,但是由于唾液中不含水解蛋白質的酶,所以食物中蛋白質的消化從胃開始,但主要在小腸。蛋白質經過小腸腔內的消化,被水解為可被吸收的氨基酸和2-3個小氨基酸的小肽,然后通過腸粘膜細胞進入肝門靜脈而被運送到肝臟和其他組織或器官被利用。氨基酸的分解代謝最主要反應是脫氨基作用,然后進過進一步代謝,轉變成碳水化合物及脂類,氧化供給能量。
3、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重要成分,人體各組織、器官無一不含蛋白質。細胞中除水分外,蛋白質約占細胞內物質的80%,而身體的生長發育可視為蛋白質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人體各種組織細胞的蛋白質始終在不斷更新,例如,人體漿蛋白質的半壽期約為10天,只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才能維持組織的更新,身體受傷后也需要蛋白質為修復材料。
人體生命活動之所以有條不紊地進行,有賴于多種生理活性物質的調節,而蛋白質在體內是構成多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組成成分,參與調節生理功能。例如,核蛋白構成細胞核并影響細胞功能;酶蛋白具有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作用等等。
蛋白質在體內分解成氨基酸后,經脫氨基作用后,可以直接或間接經三羧酸循環氧化分解,同時釋放能量,是人體能源來源之一。但是,蛋白質的這種功能可以由碳水化合物、脂肪所代替,因此供給能量是蛋白質的次要功能。
4、蛋白質推薦攝入量及食物來源
理論上成人每天攝入30g蛋白質即可滿足氮平衡(氮攝入量與排出量相等),但從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考慮,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攝入量如下表: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可分為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蛋白質兩大類,植物蛋白質中,谷類含蛋白質10%左右,含量不高,但是我們的主食,所以仍然是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蛋類含蛋白質11%-14%,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奶類一般含蛋白質3%-14%,是嬰幼兒除母乳外蛋白質的最佳來源。肉類包含禽、畜和魚的肌肉,新鮮肌肉含蛋白質15%-22%,肌肉蛋白質營養價值優于植物蛋白質,是人體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因此一般要求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
二、體重情況
今日體重:62.9公斤,全天都在外奔波,還沒有正常好好吃飯,但是這體重比昨天63.4公斤下降了那么多,今天的任務豈不很重?
三、昨日飲食情況
全天飲食熱量1222千卡,晚上雖然有聚餐,居然熱量控制得很好,看來以后可以聚餐前餓自己一頓哈。
早餐:2個蒸雞蛋羹(因為水平太差,不好意思上圖啦!)+豆沙包50g+櫻桃200g,熱量為:354千卡。
午餐:因為給閨女送手機,奔波在路上沒吃。
晚餐:因為陪長輩吃飯,所以沒敢拍照。現在回憶一下吧!
蘋果1個+香蕉1根+囊100g+炒油菜心100g+炒菌類100g+手抓肉100g+涼皮100g,熱量為868千卡
四、運動情況
全天除下午睡了個午覺外,仿佛一整天都在奔波,早上起來跑步5公里,上午和朋友一起去中關村森林公園,中午給閨女送手機,下午去看望長輩,發現這樣的運動量,居然才2萬步,由此真心佩服長期保持2萬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