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你是個比較直的人”,這話現在聽起來就像是在罵人
以前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么我老板在和別人談事情時
總要聊很多與主體完全不相關的東西
真正用于談事情的時間非常短,有的甚至就幾分鐘
但往往結果卻出乎我的意外
與人協作是必修課
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與人協作來完成
到餐廳吃飯要和服務員協作點菜
要雙筷子也要和服務員友好溝通
所謂與人協作其實就是一個溝通理解的過程
不論做什么,與他人融洽合作的能力都已經成為良好表現的核心能力
與人協作中要精心呵護的五大領域,被稱為?SCARF 模型
地位感(status)、確定感(certainty)、自主感(autonomy)、連接感(relatedness)和公平感(fairness)
1、 連接感(relatedness)?- 破冰
大腦會自動將所有情況都劃分為潛在獎賞或潛在威脅
它也會在潛意識中把你遇到的每一個人劃分為朋友或敵人
如果是朋友就連接,是敵人就拒絕連接
當缺乏正面證據時,大腦會默認對方是敵人
當把某人看作競爭對手時,你不會與他或她產生共情
這意味著你分泌的催產素也會變少,與之合作的愉快感會降低
當把某人歸類為敵人時,你不僅無法與他感同身受
還會阻止自己考慮他的想法,即使他是正確的
人們需要感到彼此是朋友,而不是敵人,才能在工作中發揮出最佳表現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實現協作的基礎
1.1、?通過分享個人經歷或者創造共同經歷來與他人成為朋友
握手、交換名片、討論共同話題,比如天氣或者交通
都可以促進催產素分泌、增添彼此間的親近感
增加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人際接觸可以減少對團體外成員的偏見
鼓勵“飲水機談話”的公司能讓員工發揮出更高的效率
一些組織還建立了明確的伙伴制度、導師制度或培訓計劃,都是為了培養連接感
我們領導就喜歡和別人分享孩子的話題
如何選學校,學費,興趣班等這些話題來拉近與人之間的關系
1.2、建立共同目標
共同經歷會產生些許作用,而共同目標卻是連接感的真正驅動力
當你試圖與他人合作時,先找到你們之間的共同目標
之后的每一件事都會變得更順暢
有些供應商會經常到采購部催款
采購部就會催促財務部付款
時間長了采購部和財務部的相關人員就會有點煩躁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句“都是為了公司”來建立共同的目標
還有類似的如“有錢大家賺”,“都是求財”,都是“中國人”等等
2、 呵護公平感(fairness)
我們對公平如此渴望
有些人會付出畢生積蓄甚至自己的生命以求得公平
公平有時能比金錢帶來更大的快樂
如果期待與公平感相遇就會激發出更加強烈的情感
如果期待某人公平地對待你,而他們確實這么做了
你的多巴胺水平就會上升
因為你的期待得到了滿足
而且公平感本身就能帶來滿足
但反之也同樣會引起更大的負面情緒
這就是為什么陌生人的善舉如此令人愉快
而被身邊的人背叛則會如此令人情緒激烈
在與人協作中一定要重視他人的公平感
如果自己的公平感遭到破壞
我們可以通過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
需要標記法和重新評估法對情緒進行調節
研究證明做公益能夠提升公平感
3、關注地位感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地位感都是行為的一大驅動力
不管你使用的是哪種評價體系
當你感到自己的地位提升或下降時
都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地位是相對的,當你覺得自己比另一個人“過得好”時
地位上的相對優勢就會給你帶來獎賞反應
我們對自己在“社會階梯”上的位置判斷得非常準確
感覺地位受到威脅就好比感到大難臨頭
這是一種本能反應,血液中的皮質醇水平會上升
邊緣系統也會消耗大量資源,抑制清晰思考的能力
地位之爭會影響到連接感,讓人們無法很好的合作
顯然,減少工作場所中的地位威脅是有益的
3.1、?放低自己的姿態
如果你感到自己的談話可能會給對方帶來威脅感,
嘗試放低自己的姿態也許能讓對方感到自在一些
就像我們大領導有一次給我微信留言問我家里怎么樣,最近怎么樣
我突然有點受寵若驚,感覺領導者姿態低得不正常
這樣確實能拉近關系,讓處于下位的人找回一點地位感
3.2、?讓對方覺得自己的地位有所提高
給予別人積極地反饋,指出他們做得好的地方
尤其是公開地這樣做,會給他們一種地位提高的感覺
我領導也總用這一招,有時候會表揚一下我
搞得我以為自己能力不錯,前途無量,突然又信心倍增了
3.3、提升自己的地位感
要比較沒有副作用的穩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感
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和自己比”
找到與自己作比較的方法,積極關注自己的任何提升。
即使一點兒提升也能帶來愉悅且有益的獎賞感
就像體重下降了二兩也會讓自己高興半天
寫在最后
與人協作的能力其實就是溝通理解的能力
需要擁有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自己對大腦狀態的識別能力
練習更快地進行標記和重新評估、更快識別他人的狀態
在需要時更快地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