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我出生在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莊,并在那里度過了美好的十幾年。
記憶里的村莊平靜祥和,生活從來不算富裕,人們卻安樂知足。
清凌凌的河溝,綠油油的莊稼,熱情的人們,當然還有穿開襠褲的伙伴。所有這些,在童年獨一無二的回憶里,都是洋槐花一般甜美的味道。
我總是懷揣一點驕傲,向別人描述那些場景,想借此把我的家鄉透進更多人的腦海。我更樂意聽長輩的故事,他們總能用最樸實的語言,勾勒屬于從前故鄉的生動畫面。
媽媽的故事里,村莊是沉在綠色中的。水比我小時候多幾倍,長著綠油油的葦子、蒲子,一片片的連在一起。菱角和雞頭米之間,穿梭著黑魚鯰魚鯽瓜子。人也像魚一樣,靈活的在水花里浮沉。她說,村子就是一團沁著油的綠,好看的很。
而爺爺的故事,則多了一些那個時代人的苦難。糧食少的那一年,捉到了大的得用門板抬的鯰魚,如何在葦子地里打鬼子,哪里的土地藏著英雄的血。每每說到最后,爺爺的眼角,總會掛著渾濁的水花。
我沒經歷過爺爺那一代的苦難,也沒能看到媽媽說的蒲葦連天。我看到的時候,小村莊已經是記憶中的摸樣。安靜,像不曾經歷過老一輩的風雨。
村莊,就是這個小小的村莊。但他留給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卻也跑不出喜怒哀樂四個字,連帶著本地人深深的眷戀。
中華大地,村莊小鎮多的宛若夜空的繁星。或溫婉可人,或嫻靜典雅,或淡泊古樸。相比之下,我的小村莊,太過于平淡無奇。
可再怎么平淡,它也是我愛的那個地方,擱在心尖上的寶。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我無意為它在璀璨群星里爭寵。我只想講述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回憶,以它原原本本的模樣。
故事里的人,都有他們的原型,主角丫丫,就是我童年的影子。那些景色的描寫,則完全忠于記憶。那是我所珍藏的,故鄉的饋贈。
? 我一直覺得,中國人對故鄉的依戀,是落地就帶來的本能。不需學習,就可以演繹的淋漓盡致。這種本能,賦給每個人詩人的潛質。
鄉情,吟好了,是詩,吟不好,也是動人的淚。 所以中國文人,從來不缺乏寫鄉思、鄉愁的好手。也從不缺乏寫與之相關的好詩篇。
? 我的小村莊,也公平的給了我這種潛質。她給與我的,甚至更多。
日升月落。日子,每天都相似,卻不相同。
十幾年不會讓一個存在了千百年的村莊消失,卻能使它發生足夠大的改變。尤其是工業發達的今天。
生活質量的提高,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潛移默化下,民風民俗也會變。我們從來說不清現在和從前孰好孰壞。傳統和現代總有或多或少的沖突,有的可調和,有的卻不能。
我們為消失的傳統扼腕,卻不能阻擋人們對更好生活的追求。
我的小村莊也發生著令人喜,也令人憂的改變。生活的富足和生態的惡化,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同時進行著。
? 前不久侄子降生,依然是那個小村莊,卻不是屬于我們這代人的那個村莊。
? 他會有另一種童年。在他的童年里,再沒有我兒時那樣的樂趣。而我,不愿讓他只記得那些龜裂的土地。
我想告訴他,這里曾經是個多美的地方。
我希望自己是馬良,來圖畫復活記憶里的場景。可惜我不能。我只能用文字來記錄,希望有一天他能看到,并能在腦海里,勾勒出藏于文字中的那個村莊。?
這是一份禮物,給他,也給童年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