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始看一本書——《幸福的方法》,好像很久都沒有想過這個命題,什么才是幸福不同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看法,但看法之外這個人是否擁有他所認為的幸福也許才更重要,我也會想,什么是我要的幸福,但一時半會兒還真的想不出來。書中,作者希望通過一些問題來引導讀者去慢慢思考何為幸福,第一個問題便是:
讓人回想一下,有沒有曾經在達到一個重要目標之后,卻沒有得到你所預期的喜悅?
我覺得我也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在做學生的時候,考大學是我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達成那個目標之后,我得了了我預期的喜悅,因為幾年的拼搏換來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因此我喜悅。
從05年上大學之后,好像重要目標離我而去,好像想不起有什么是重要目標。大學的成績一般,雖然多學了一個專業;畢業了就找到了工作,回想一下,那算不得什么實現目標,雖然有了工作,但第一次真正的接觸社會,感覺并不是自己曾經以為的那么回事,所以預期的喜悅就更談不上了。如果非要說什么目標的話,我的第一個目標好像是要存到2萬塊錢,來徹底的實現經濟的獨立,雖然自從工作后我就經濟獨立了,但那時想擁有自己的存款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
那時工資不高,不過物價也沒有現在那么高,我實現了我的目標,存到了2萬塊,可是一個數字的達成,并沒有給我多大的沖擊,我并不感到喜悅,反而會有一些困擾,他人會想我怎么過生活,怎么會存到了兩萬塊,然后直接就定義為“摳門”。現在想來挺好笑,隨別人怎么說吧,可當時不是這樣,我試圖去解釋什么,如我們知道的,一些事情解釋了未必好。
現在想來,這困擾便是達成這個目標之后來的,不是來自于我自己,而是來自于外界,在曾經想法還稚嫩的我看來,這困擾足以完全抵消我預期的喜悅,甚至把僅存的喜悅都消耗掉了。
這僅僅是工作以來的一件小事,它印證了“讓人回想一下,有沒有曾經在達到一個重要目標之后,卻沒有得到你所預期的喜悅”這個命題,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的……
如今覺得應該重點考慮的不是“預期的喜悅”,而是,那重要目標到底是什么!
王虎
2014.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