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大海,與生俱來。
我喜歡聽著海浪拍打海岸的聲音,喜歡迎著撲面而來的海風,喜歡走在溫軟細膩的沙灘上,喜歡撿起形狀各異的貝殼,喜歡暢游在大海里隨海浪沉浮,甚至喜歡風中略帶的腥味。
觀海,當知人身難得。
佛經里說得人身難得如盲龜穿木。什么是盲龜穿木?就是大海里一只瞎了眼睛的烏龜要穿進一根空心的木頭,這個幾率有多大?人身難得,大道難聞啊!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聞今可聞。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趕緊修行吧。
觀海,我想到了貪欲和煩惱。
《六祖壇經》有云:貪欲是海水,煩惱是波浪。人的貪欲無窮,猶如海水無際;人的煩勞如同波浪,一個接著一個,不停的拍打我們的內心,不眠不休。修行,就是要少私寡欲、斬斷煩惱。如何少私寡欲,當深信因果,勇猛精進。如何斬斷煩惱,當不拒不迎,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猶如一波一波的海浪,出現了很快就會逝去,想留其實也留不住,三際托空,了不可得。去貪欲,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
觀海,我深感人身至微。
與大海相比,陸地只是小部分;與海洋中的生物相比,陸地的生物只是小部分。人只是陸地生物小部分其中的一部分。看著浩瀚無邊深沉蔚藍的大海,我更加感覺人類的渺小。
莊子的《逍遙游》里有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與鯤鵬相比,我就如莊子筆下的蜩、學鳩,決起而飛,不過離地數尺,遇樹而歇。
觀海,我想到了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海》。
書中的名句:“可以被毀滅,不能被征服。”老人,大魚以及撕咬大魚尸體的鯊魚,其實都是在為生存而戰。從生存的角度而言,都可以稱得上“可以被毀滅,不能被征服”。反而老人為生存而戰的定義比較模糊,他完全可以割斷釣繩放走大魚,所以他不僅是為了生存,也可以說是為了貪欲而戰,貪圖捕獲大魚的巨額利益和巨大榮譽。大魚、鯊魚并沒有上陸地襲擊人類,是人類侵犯了它們的家園。人才是最壞的啊!當老人把大魚拖回港口,大魚已被鯊魚咬得只剩殘骸。歷經幾天的艱苦搏斗,已傷痕累累,精疲力盡,卻什么也沒有換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老人的斗爭精神固然讓人敬佩贊嘆,可結果卻發人深省。
大海,他擁有多少秘密和財富。
最深的大海是漆黑一片的,而且由于濃度很高,最強的燈光在深海也看不了一米遠,那里隱藏了多少未知的生物?多少人消失在茫茫大海,MH370、郭川,也許永遠是一個迷,但大海知道謎底。
兒子問我:大海里有寶藏嗎?我回答:大海里有無窮無盡的寶藏,只是人們連看都看不到,更別說得到。電影《加勒比海盜》里,當人勸說海盜放棄航海時,海盜回答:什么?難道你要讓我放棄自己的財富?
大海,是包容一切但又極其干凈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洋會把一切臟的東西吐到岸邊,比如動物或植物的腐尸。
與大海相鄰的城市一般都經濟發達,適宜居住。中國的如上海、深圳、三亞。
我們都有一個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我想起了郭川說“到得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鄉”。一語成讖,但其實到得了的地方還不是遠方,真正的遠方是到不了的地方。
我沒有航海的決心和勇氣,也可以說我連航海的財力和時間都沒有。
就這樣眺望大海,想想與大海有關的一切,很好。
愿自己與大海一樣深沉、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