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學聊天,他說將來不想在孩子身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人的一生短暫,想給自己留些時間。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一個阿姨說過的話。
她說,這一輩子,孩子小的時候盼望著孩子長大,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開始操心孩子的學習,盼著盼著有一天,孩子終于要上大學了,又因為孩子是第一次離開自己獨立生活,雖不在身邊,卻又時時刻刻惦記著他吃沒吃好,穿沒穿暖。孩子再大一些,又開始想著孩子的婚事,沒對象吧,著急,有對象吧,又怕成不了。終于,操辦完了孩子們的婚事,孫子又要出生了。趁著自己現在身體還健康,幫著帶帶孩子。時間就這樣一點點溜走了。好像這輩子中心就只有一個,孩子。
這可能是我們父母這一輩人生活的常態。來世間一趟,生了孩子,養了孩子,抱了孫子,卻忘了自己。也許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憧憬過美好的未來,也曾癡迷過電視里翩翩起舞的演員,也曾羨慕過登上山頂的運動員。可那美好的愿望照進生活就變成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漸漸的成為了記憶中的一部分,永遠不曾開啟。
于是,我們把這一切歸咎于生活。認為是生活剝奪了我們追求詩和遠方的權利。我們又安慰自己,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度過了一生,我們無需例外。可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總有人,從未放棄他們心中的詩一樣的生活。
去年過年回爺爺家的時候,我竟然在角落里面看見了一個二胡。
爺爺看我驚訝的樣子,拍拍我肩膀說,你不知道吧,爺爺還有這個愛好。說著,戴上老花鏡,有模有樣的給我拉了一段曲子。曲子斷斷續續,爺爺的手法也不是那么熟練,但是顯然爺爺自己還是挺滿意的。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喜歡二胡,那個時候窮,也沒錢買,垃圾堆里撿了個斷了弦的二胡自己琢磨著拉。后來有了我爸,生活忙碌了起來,就把這個愛好擱下了。這不,現在退休有時間了,又把這個愛好給撿回來了。
太多年沒碰,生疏了很多,但是現在已經有點調了,前些日子剛開始的時候,那拉的絕對是噪音,我怕影響鄰居們休息都偷偷跑去樓后面的小樹林練習。
看著爺爺拿著二胡自豪又幸福的樣子,我突然覺得這樣的人生才算是完美了。
曾經被A4紙上的人生刷爆了朋友圈。我始終沒有敢點進去看看我現在已經經歷了多少時間,還剩下多少時間,我承認我很懦弱。一旦什么東西被量化、被直觀的顯示出來,總是會讓人內心惶恐。我惶恐,是因為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我惶恐,是因為我竟沒有為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去努力。
開始寫文章之后,關注了很多作者,他們大部分都是在業余時間寫文章,都有自己的主業。一個我很喜歡的作者,就簡稱娜姐吧。她本科和研究生學的都是石油相關的專業,但是,她自己對這個專業并不是特別感興趣。雖然畢業后,根據自己的專業找到了對口的且穩定的工作,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夢想的追尋。她每天早晨5點半準時起床,寫文章,寫廣告文案,她自己的公眾號也慢慢積累起了一萬多個粉絲。
她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寫,她的媽媽總是不理解她為什么有那么穩定的工作還要起早貪黑寫文章,難道不累嗎?她說,這是自己的愛好,她喜歡做,所以不覺得累。她希望有一天能夠通過寫字養活自己,做一個全職的作家。
我特別佩服和羨慕這樣的女孩子。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向往的生活,卻太少人拘泥于眼前的茍且,放棄了追尋遠方。
微博上看到報道,63歲環衛工人羅老漢,近日重拾了擱置四十年的吹笛子的愛好。在工作的空閑時間,在街邊對著歌本練習,現在已經吹壞十多把笛子,會吹近百首歌了。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為了自己活一場。
我知道生活不易,我知道孩子尚小,我知道老人年歲已高,但我更知道,今天,此刻,當下,就是我生命中最年輕的時刻,倘若不抓住,就會跑掉,永遠都追不回來了。
親愛的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放緩腳步,聽一聽內心的聲音,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的愛好,給自己的夢想,也別讓自己白來這世界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