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她,是班主任眼里的乖孩子。
她很喜歡她的班主任,第一次見面時,班主任穿著一條白色的長裙,一頭亞麻色的大波浪披散開來,看著她時,目光里也盡是溫柔的笑意。
她很喜歡她的班主任,每次遇到不會做的問題不懂的知識點,班主任都會俯下身來,在她的草稿紙上耐心地給她講解,不經意一嗅,身上還有淡淡的香味。
她很喜歡她的班主任,好幾次當她踏著急促的上課鈴匆匆跑回教室,本以為自己會因遲到而遭受批評,但是沒有,班主任只是沖她輕輕點點頭,示意她回到自己的位置去。
那個時候,她以為她會一直喜歡她的班主任。
后來有一天,班主任請假沒有來學校,她走進教室聽見班上同學對班主任的吐槽、謾罵。
有人說班主任脾氣暴躁經常在辦公室里罵人,有人說班主任每天穿得花枝招展其實是想要和校長有一腿,有人說班主任表面的溫柔都是偽裝給那些好成績的學生看的...
在那個判斷力和價值觀沒有完全成熟的年紀,青春期的不安和躁動似乎都化成了惡語施加在班主任的身上。
她試圖為班主任辯解,她相信班主任一定不是那樣的人的。可是她的話有用嗎?她的辯解,就好似一條巨大的鴻溝橫跨在她和同學之間,兩種意見,兩個幫派。
作為一個被群體拋棄的孤兒,她顯得格外孤僻和空虛,她有些退縮有些害怕了。她開始試圖改變自己,她得變得合群才行,她慢慢學著沉默,慢慢學著迎合,慢慢也開始說著對于班主任的不滿...
她的記憶似乎有些模糊,那些喜歡好像不再是喜歡。
二十五歲的她,有了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
她時常孤身一人,穿梭在繁華的街道,叫賣、喧嘩、人聲鼎沸,不絕于耳。她平靜地看著這個世界,踏著腳下五公分的紅色高跟鞋,即使一天的工作已經讓身體極度疲憊,也要抬頭挺胸,帶著偽裝,走回一人獨居的公寓。
好累啊,回到家中的她迅速脫下腳上的高跟鞋,解開身后的內衣扣子,換上一身舒適的家居服,兩腿盤在沙發,專注瀏覽網頁,似乎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她漫無目的地滑動鼠標。
突然,她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什么好玩的東西。她停下鼠標,肆無忌憚地快速敲動鍵盤,手指不停地飛舞。
隔著冰冷的屏幕,他們肆無顧忌地談笑風生,揮斥方遒,打著正義之師的名號,享受自我滿足的歡愉。
她雖然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么,但她不介意加入這個群體,似乎在這場網絡狂歡里,她能夠找到自我的意義。
她希望自己被接納,她渴望合群,她磨掉了自己的棱角,隱藏起自己的個性,屏蔽了內心的聲音,說著那些并非真實想法的話語...
她真的合群了,只是太多太多的人了,她好像有了很多朋友,又似乎沒有朋友。
她大聲呼喊著自己的名字,卻發現再也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她有些害怕,也終于意識到: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深山老林,而是人群。?
而自己,不過是一個在群體里迷失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