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或充滿成就意義或無比糾結痛苦的人生經歷都應被記錄,正如趙昂老師的《在人生拐角處》里面提到的"人生的每個拐角都是一份禮物"。所以,我想應該學會接納這份體驗,坦然面對生命中美好而真實的心路歷程。
2016年,生涯規劃的互聯分享倒逼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然而仿佛一下子打開了緊閉多年的夢想之門,從此生命之花開始綻放...
回憶起過去10年,內心掙扎的體驗歷歷在目:本科選專業的毅然決然,畢業實習GAP year的勇敢堅持,考研讀研的理想與現實,面對不同工作職位的抉擇時刻……始終走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奮斗路上。
那些時刻,我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
發現興趣,堅持選擇
因為喜歡與人互動,尤其關注人的成長經歷和故事,所以大二在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會計的專業上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當時,還很豪邁的表示自己在這個領域才更可能發揮價值,取得成就。就像導師說的研究人,其樂無窮!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學習生涯里,真的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努力的玩-----創辦SCDA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招人,拉贊助,約名人,辦講座,搞活動...忙碌的背后,其實也在享受著助人后的小小幸福感和微微影響力。
思考未來,勇敢嘗試
大學期間開始關注古典老師,看了拆墻,第一次被刷新三觀,開了腦洞,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思考和生活。同時,也在暑期實習過程改變了自己一畢業就工作的想法,突然發現自己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不能被窘迫的物質基礎打倒,于是決心必須要挑戰一下,如何在目前研究僧教學質量普遍不樂觀情況下,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讓這3年過得充實有價值呢?
第一,跨校升級,做研究。通過反復比對思考,確定攻讀的院校,復習過程談不上最努力,確實對于效率和方法經驗的探究,遠沒有專注于當下重要。因此,一年后的失利開始重新調整目標方向。
第二,及時轉型,間隔年。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但你可以分階段去嘗試品嘗它的成果。既想攻讀學位,繼續研究提升自己(只可惜那時的在線學習不豐富),于是定位自己要走一條在實踐中研究的求學之路。PS,記得當時關注過很多優秀的前輩,都用自己深入到一線的切身經歷驗證某個真理或結論,在心里打下了烙印,激發了自己用試驗的方式求知探索的決心和興趣。
第三,現實理想,大碰撞。骨感的現實總是比理想更快速的讓你成長。只有深入到職場才逐漸了解什么是企業生存環境,什么是復雜人際關系,所期望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理想職業也在灰飛煙滅。當然,收獲最大的莫屬這一年半的各種奇葩經歷,都是生命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歷久彌新!
第四,痛定思痛,尋改變。最終讓我回歸的是新的生活期待,修正自己,重新思考學習,下一步職業方向定位到底是什么。對,雖然有時候,不知道前進目標是什么,最起碼經過幾次嘗試之后,可以確定自己不想要什么了。在那段簡單的研究生生涯后期,開始深入的思考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該如何選擇并創造適合自己的更好的一生。瑜伽,健身,記錄自己,閱讀隨筆,英語學習,備課講課,戀愛交友...正如大多數人經歷的一樣,整個人慢慢像開啟了發動機一樣充滿正能量。
重新定位,糾結抉擇
2011年,一連串的驚喜降臨到自己身上,感覺幸運女神一直眷顧著我。外企實習面試通關,幾個月間體會到新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繁錦與蕭條。轉型國企的職業生涯規劃項目促使我加入這樣的團隊,直到現在。上市民企面試通關后的糾結抉擇與放棄,是在豐厚薪水和有吸引力的職位背后,有對行業現狀的擔憂,對過去實習經歷的職位刻板誤解,也有對當時所在職業的信心和憧憬,也是對彼時戀人的執著和信任。
生涯發展,轉型突破
工作五年后,度過了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生存期,一切穩定在朋友看來儼然幸福生活下去過起小日子也無限美好。但是,內心的想法不時冒出來,職業發展似乎遇到了內心深處的瓶頸!一成不變的咨詢模式,無法激起最初的熱情,人生的夢想都去哪了。正式帶著這種不滿,再次走進了新精英的培訓課堂,拾起多年前怦然心動的生涯助人之夢,終于尋覓到向往的同類,于是持續關注,加入社群,線上聽課,線下分享,完全沉浸在“學習是一種信仰,成長在路上”的驚喜與好奇之中。
正如生涯中提到的三葉草模型,失去興趣產生倦怠感到失落時,那就轉動起來,重新找回價值和意義感。不僅如此,工作外的探索也促使自己打開全新的視野,轉機也由此產生。所有的路沒有白走,所有的努力也不會白費。正如自己所期望的,新的工作機會也像我拋出橄欖枝,工作內容正是自己喜歡的,一系列跨界咨詢培訓項目經理、學習設計師、兼職內訓師,內外部供應商與合作伙伴的溝通嘗試,最大化的提升了個人價值。
感謝十年來發生的每一段精彩生涯故事,生活就是一本書,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