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部·魏相
?自從馬太后的幾個兄弟獲罪之后,竇氏家族更加顯貴了。竇皇后的哥哥竇憲、弟弟竇篤都喜歡結交賓客。第五倫上書說:“竇憲是皇后的親屬,掌管禁軍,出入宮廷,這都是產生驕傲和放縱的根源。議論事情的人認為,應當讓貴戚們先受些挫折,然后再讓他們出來做官,就像解酒要用酒一樣。希望陛下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備,使竇憲能夠永遠保住福祿。”竇憲后來果然因為驕傲放縱而倒臺了。魏相通過平恩侯許伯上書,說:“《春秋》譏諷世襲的卿大夫,憎惡宋朝三世沒有大夫,以及魯國季孫氏的專權,因為這些都會危害國家。自從后元以來,王室的權力被剝奪,政權由宰相掌握。現在霍光死了,他的兒子又做了大將軍,他的哥哥的兒子掌握國家機密,他的兄弟和女婿們占據要職、手握兵權,霍光的夫人顯和女兒們都名籍長信宮,甚至可以夜間從宮門出入。他們驕橫奢侈、放縱不羈,恐怕將來會慢慢地無法駕馭控制,應該想法削弱他們的權力,打破他們的陰謀,以鞏固萬世的基業,保全功臣的后代。”
按照過去的規矩,所有給皇帝上書的人都要把書信做成兩份,其中一份叫做“副封”。負責尚書事務的官員先打開副封,如果所說的內容不好,就把它扔掉不上報。魏相又通過許伯建議去掉副封,以防止欺上瞞下。宣帝認為很好,就下詔讓魏相擔任給事中,并采納了他的建議。霍氏家族殺害許皇后的陰謀才得以上報。于是宣帝罷免了霍氏三侯的職務,命令他們回到封地,他們的親屬都被派出去做官。
〔評〕永元初年,何敞也曾上過奏章,說到這件事。但這是在奪取沁水公主的田園、殺死都鄉侯劉暢之后,霍氏家族的專橫已經顯露出來,不如第五倫的先見之明。茂陵人徐福“曲突徙薪”的計策,魏相很早就采用了。《雋不疑傳》說:大將軍霍光想把女兒嫁給雋不疑,雋不疑堅決推辭不肯接受。過了很久,他因病免去官職。《劉德傳》說:大將軍想把女兒嫁給劉德,劉德不敢娶。這是畏懼權勢太盛。后來他被免去官職,回到田間。霍光都想把女兒嫁給這兩位先生,而兩位先生都不接受。在霍光權勢熏天的時候,他們能夠避開權勢,甘心被拋棄,如果沒有高遠的見識,誰能做到這一步呢?看到范明友的災禍,更加相信兩位先生的見識是別人比不上的。
明智部·馬援
建武年間,各王都在京城,競相修養聲譽,招收游說之士。馬援對呂種說:“國家的幾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但舊日的防備還沒有確立,如果過多地結交賓客,那大的牢獄之災就要發生了。你要謹慎戒備。”后來果然有人告發各王的賓客圖謀作亂,光武帝下詔逮捕賓客,互相牽連,死者數以千計。呂種也遭到禍害,嘆息說:“馬將軍真是神人啊!”馬援又曾對梁松、竇固說:“凡人能夠顯貴,應該使他再受貧賤,像你們這樣的人不能再受貧賤。地位高貴要保持自尊自愛,努力想想我的話。”梁松后來果然因為顯貴而遭到禍害,竇固也幾乎不能幸免。
明智部·列子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饑色。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你恐怕不喜歡賢達的士人吧?”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幾十斛。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官吏離去后,列子進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著胸脯傷心地說:“聽說作為有道的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享盡逸樂,可是如今我們卻面有饑色。鄭相子陽瞧得起先生方才會把食物贈送給先生,可是先生卻拒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饑挨餓嗎!”列子笑著對他說:“鄭相子陽并不是親自了解了我。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時必定仍會憑借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愿接他贈與的原因。”后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馮述評]
魏國的公叔痤在病重將死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輕有為且才華出眾,希望大王將國政全部交給他處理。如果不用他,一定要殺了他,不要讓他離開國境。”魏王答應后離去。公叔痤又叫公孫鞅前來,向他道歉說:“我先考慮君王,再考慮臣子,所以先為君王出謀劃策;然后再告訴你,你一定要趕快離開。”公孫鞅說:“君王既然不能聽從你的意見重用我,又怎么會聽從你的意見殺了我呢?”最終沒有離開魏國。公孫鞅的這句話,正好可以和《列子》一書中的話相互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