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定慢慢走向平凡。
飛鳥的痕跡不知何時從天空消失,來來往往的人兒也不知何時添了長衣,領居家的小孩兒不再來敲門或在樓下嬉戲;晨風南來,帶著些寒意、藏著些蕭瑟,秋風起,秋悄然,人離去。
至于這離去自然是因為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不止農民伯伯的稻谷、農場果園的果香,還有人道是“悲是離家,喜是奔前塵”的離去,梁宛自然是最后一種了。
此刻,她拿著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坐上南下的火車,目的地是她去年遲夏種下夢的種子的地方,但真正去往卻又是一方陌生的校園。
她不知道未來的三年甚至是以后會發生什么,但她清晰的記得過去一年的種種場景,她也想給自己再許下一個八年之約。
八年之后,她三十歲,她也該有自己的平凡了吧。倒不是不想不凡,只是來自過往的種種經歷,讓她更清晰的認知到自己終將平凡,平凡于渺渺宇宙,平凡于茫茫人海,平凡于滴滴歲月。
但過往的歲月不會被抹掉,至少她自己還記得,這個有些苦澀的果實屬于她,從去年她開始走考研這條路時就是了。
去年七月的那天還仍舊清晰在目,就是那天,那天的陽光很明媚,柳樹的枝條直直垂下,她坐在平樂湖邊長椅下的樹蔭下,在思考著過去三年來最重大的決定。
熱浪仿佛使她不能完全靜下來思考這個帶著些激情的決定,但現實卻更緊迫,如果她不在此刻下定決心,或許一切都來不及了。
其實現實未必那般緊迫,只是猶豫又能獲得什么呢?她總是在想以后以后,可現實明明更加重要,于是,她逼迫自己要做一個決定,即使多年以后,她可能會后悔這個決定,可現實總是需要先行邁出的。
于是,那時便是她決定的時刻了,后來,或者說如今在她看來,其實當時做的只是一個很小的決定。因為行動力更為重要。
于是,她便在決定后開始投入其中了,她想過失敗,但努力的時候更多;她想過以后,可現在最重要;她甚至都沒有迎著每天的天亮色出門,而總是在那一段時間就著月色回來。
這便是那條她目前看來走的最辛苦但又充實的路了,抓住七月的尾巴,到十二月收筆的那一刻,多少個日日夜夜,一本本薄厚不一的書,一根根用完的筆芯,都是她這一段路的摯友。
但朋友離去的那一刻,她竟然沒多少懷念,是了,收刀入鞘,為何出鞘那還有那般重要,大家在意的都只是結果罷了。
而她是不同的,但卻是最不幸的。沒有人告訴她為什么走這條路,連她自己后來都沒那么清楚了。
她只知道,自己此刻要去往一方陌生的校園,她可能會認識新同學,甚至說不定會得一兩知心朋友。可此刻她對這種狀況表示懷疑,因為自己只是個不愛說話的南方姑娘,到了更南方,自己又可以得到什么呢?
她會不會在第一次見面時連自我介紹都做不好?只輕輕告訴大家她的名字。
她會不會去大膽嘗試,去競選班干部?她想即使落選,也該有落選的收獲。
她會不會收獲一段美麗的愛情?即使不浪漫,也該相談甚歡。
她不知道,未來那樣模糊不清,于是她想到了一個沉默是金。她或許可以這樣的,她畢竟只是個不愛說話的姑娘,可此刻,她只體會到了更深的沉默,仿佛萬物俱寂。
于是她在南下的火車上沉沉睡去,萬物依舊,她也該在她的夢里去看一看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那里有她關于這場旅途最原始的聲音。
于是她聽到心底有一個聲音在大聲吶喊:“向前走,莫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