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了有關俞敏洪的成功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女人,正是因為有這兩個女人的存在才造就了今天的俞敏洪。
俞敏洪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俞敏洪的老媽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他對俞敏洪非常的嚴格,特別要求俞敏洪熱愛勞動,如果有哪些事情做的不對,就是被拉到一旁進行長達半小時一小時的思想教育。所以俞敏洪有一個特別好的習慣那就是特別的熱愛勞動,在同齡人當中干活沒有人干得過他的,村里面插秧也是最快的,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房間,掃地準備上學,雷打不動。雖然俞敏洪在學習方面表現平平,但是常常被評為衛生委員,因為他是全班掃地最干凈的。
俞敏洪是如何創建新東方的呢?俞敏洪在北大教書7年中,看到身邊很多時髦的同學出國留學,認為出國才有出息,也是顯示身份的一種象征,高大上。當時俞敏洪和老婆住在北大一間只有7平米的宿舍,拿著一個月幾十元的工資,日子過得不溫不火。俞敏洪和老婆看到身邊有能力的同學都出國留學了,于是俞敏洪老婆也希望俞敏洪能出國。但是他們那個時候,美國已經對中國留學生沒有獎學金的支持了,出國留學需要一大筆錢,成了阻礙俞敏洪出國的一大障礙。
為了出國留學,俞敏洪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還得到外面兼職代課。俞敏洪很快就嘗到了在外面授課的甜頭,因為在外面授課一個月能賺他在北大一年的工資。一次北大學校對俞敏洪私自在外授課進行通報批評的時候,俞敏洪毅然辭職,帶著老婆離開了北大校園。
為了生存,活下來成了俞敏洪的第一主要的目標,俞敏洪就給自己制定每天都能賺30塊錢的目標。當能實現每天都能穩定的賺到30塊錢,他就開始制定更高的目標,俞敏洪聰明,看到別人辦學教學質量不高,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俞敏洪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如果自己辦學,能做到什么樣的程度呢?他自己又該如何做呢,關鍵是如果自己辦學校,能夠實現一天賺600多塊,這個在當時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數字。
沒有教學資質,沒有團隊,也沒有辦學經驗,俞敏洪想創辦自己的培訓部怎么辦呢?正好北大有幾個退休的老教授在附近辦了一個民辦東方大學。俞敏洪就去找這些老教授談,自己想要辦英語培訓,想跟東方大學合作,讓他們給俞敏洪出具辦學許可,俞敏洪將自己辦學收入一部分給到學校。結果是俞敏洪辦學有了自己的根據地,有了合法辦學的身份。
在這里不得不談到的是當時進入90年代了,當時出國留學風起云涌,當時出國是比較熱門,同時相關的英語培訓也成了當時的黃金行業。正是俞敏洪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等等相關條件,才是俞敏洪辦學成功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總結一下:俞敏洪勤奮,這是他成功的法寶,一勤遮百缺,只要勤奮,確定自己的目標,一切都不是事。俞敏洪的目標設定非常的小,非常的能落地,都可以馬上去執行,馬上執行出結果。俞敏洪不滿足,他每次能夠穩定的達到自己的目標之后就會制定更高層次的目標。俞敏洪在北大教書7年,同時有在外面的培訓班做過兼職,擁有非常豐富的行業經驗,為他事業的啟航打下堅實的基礎。俞敏洪找民辦學校一起辦學等于借力,向現成的資源借力,俞敏洪沒有合法辦學資格,跑斷腿也不一定能辦好事,借助身邊能夠利用的資源先把事情做起來這也是俞敏洪聰明的地方。英語培訓市場火爆成就俞敏洪成長的溫床。身邊的朋友老同事和老婆的支持給俞敏洪莫大的動力。
總結:勤奮+豐富的經驗+天時+地利+人和+持續不斷的努力=成功。
Ok,非常感謝大家觀看,文章不足之處請多提意見,感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