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聊夫妻之道。昨天主要說了夫妻相處秘訣:我不會,你什么都會。
今天主要講,大家在育心之前之后,有沒有覺得和另一半相處更辛苦?
夫妻之前都沒育心,一起帶著孩子出去玩,天然熱,孩子要吃冰淇淋,兩個人都覺得正常,就買了。育心之后,媽媽學習著黃帝內經等經典,在群里學習著,知道吃冰冷寒涼傷身體,不能吃,于是不同意給孩子買,但是爸爸沒學習,還是處于之前那個認知,這個時候矛盾就出現了。
我們學習后,在家庭中承擔付出更多了,比如之前不做早餐,都買著吃,但現在不一樣了,媽媽早起學習,學習之后灑掃庭除,做早餐,但爸爸沒學習,還是停留在之前的狀態,可能媽媽就心里不平衡了,爸爸可能得寸進尺,自己一點不做,還挑剔。
因為我們學習著,成長了,所以必須要承擔更多。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狀態。承擔就是成長,學以致用的一種體現。在不知不覺中,發現孩子改變了,身教潛移默化的結果。
就如讀經典,讀了很多遍不懂,要不要再讀,必須要,后面會發現,收獲了很多。
每天讀《道德經》,很多是讀不懂的,也沒找到我要的東西,那還要不要讀?但回頭一看,我收獲了好多。
早起學習,跟著平臺去走的時候,覺得自己沒學習到多少,也沒用出來多少,這個是結果,我們該注重的是過程,因為學習,我們的狀態改變了,就算叫孩子三遍,我們的心態也是平靜的。孩子的狀態也會發生改變。
收獲的是過程,早起的習慣養成了,孩子起床的時候開開心心的,之前跟孩子讀經典產生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堅持。生活當中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其他事情都好了。
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堅持,堅持后,自會收獲。之前不懂的,讀著讀著,慢慢就懂一些了。
因為學習了,就會產生新的問題。
因為我們學習了,反而和另一半出現了很多一系列的很多新問題了,就得我們想辦法去把這些問題化解了。
這個時候如果是要求對方要去學習,要去改變,那就是給自己挖坑了。
圣人之道他是不會要求別人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儒家是走加法路線的,建功立業,不斷打拼,不斷創造,追求自己想要的。
道家是走減法路線的。
儒家是走加法路線的,建功立業。不斷追求,不斷創造。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先抓在手里。所有不快樂,煩惱,都是因為走的加法路線,要求增加,
歷史上所有太平盛世,都是走的道家路線,儒家道家兩者結合,內圣外王,道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子棟老師帶著大家讀道德經,走的就是減法路線。看起來我們是在每天花十幾分鐘讀道德經,如果沒讀的話,我們是不是在打拼?但是讀道德經了,我們就停下來休息了,這個過程中心靜了,是不是做減法。
故幾于道,我堅持做好自己,堅持去承擔,不管別人怎么看,誤解,去堅持承擔就好。
所以,媽媽們學習過后,吧自己的心態調整好,這就是道。你走的是道,最后都會改變的。不用說,只管去做,事情會發生很多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