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篇閱讀筆記:
如何按時完成超大型的復雜項目?
這個問題美國倒是有一套經驗,很值得借鑒。這套經驗,來自于50年前美國完成的登月項目。
表面上看,這兩件事八竿子打不著。但其實登月,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復雜項目。
當時的科技水平并不發達,所以很多技術要根據需求來研發,這就得調動多方力量參與。外部輿論環境也并不友好,質疑聲此起彼伏。
在這種局面下,美國的NASA竟然最終讓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變成了可能。在復雜項目管理方面,登月絕對可以說是一場教科書級別的示范。
今天得到的邵恒頭條把一件離我們的生活本很遙遠的事拉到眼前,變成能應用于平常工作生活中的大項目的管理技巧。
是什么樣的管理技巧呢,匯總如下:
1.設置清晰的目標和具體的完成時間。
你可能覺得設置“完成時間”沒什么特別的,不就是為了能按時完成任務嗎?這僅是一個方面,對于復雜項目來說,設置“完成時間”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方便做取舍。
就登月任務來說吧,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提出的目標是:“在60年代結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后再安全地返回地球”。
“在60年代結束之前”就是一個明確的完成時間。有了這個界定,管理者們思考的角度就變成了“是會保證進度還是會拖延進度”。一些更高級的技術、更復雜的實驗,哪怕本身再有價值,如果沒有辦法保障按時完成,就會被擱置。
此外,一個清晰的目標還能讓項目能更好地抵御來自外界的阻力。
登月計劃當時在美國民間反對的聲音很大,有超過一半的美國人甚至認為登月勞民傷財,共和黨議員也拿阿波羅計劃當靶子打,剛卸任的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就嘲諷說:“傻子才愿意把400億美元花在登月上”。
可是,肯尼迪提出的這個清晰的目標始終沒有受到絲毫動搖,直到任務順利完成。
反觀現在,美國啟動了重返月球計劃,可目標卻十分混亂。
如NASA最初的計劃是在2028年實現再次載人登月,而副總統邁克·彭斯卻要求在2024年就要實現。總統特朗普又發推特說,NASA沒必要張口閉口把載人登月當成目標,畢竟50年前就已經實現了。
由此可知,清晰的目標和具體的完成時間是按時完成項目所必要的前提條件。
2.任務分散,但指揮權不分散。
大型項目的一大特點就是參與方眾多,權責沖突就不可避免,這時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官就變得非常重要。
當時NASA局長詹姆斯·韋伯在這方面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甚至專門造了一個詞,叫“太空時代管理術”,來描述他如何平衡各方權責沖突,實現有效管理。
核心原則就是:任務可以分散,但指揮權絕對不分散。也就是說,具體任務可以指派各個承包商完成,但決定權必須收歸NASA總部。
在復雜項目中,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就是在做決策時候更能從全局性的高度制定出有利于推進項目的策略。
不過,有一種情況是要放權的,那就是碰到突發情況的時候。
文章總結出的第三條經驗是:給前方人員留出隨機應變的空間。
宇航員為什么大多從空軍飛行員中挑選呢?正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敢于隨機應變。這一點,在登月項目這種會面對巨大未知狀況的項目當中,起了大作用。
有報道說,當時鷹號登月艙在月球上準備降落的時候,它上面搭載的電腦系統突然開始報警,因為現場過量的數據超出了電腦的處理能力。休斯頓中心果斷作出調整:給予宇航員手動控制權。果然,阿姆斯特朗發現登月艙飛往的登陸地點有大量碎石,他淡定地手動操作登月艙繞開了這個點,降落到了一個平坦的地方。
這跟戰爭中讓聽得到的人呼喚炮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復雜項目中難免碰到意外狀況,賦予前方人員隨機應變的權力,反而有利于保障任務的完成。
登月任務留下的第四條管理學經驗是:鼓勵出錯。
阿波羅登月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容錯性非常高。當時,土星五號火箭的首席設計師沃納·馮·布勞恩據說是出了名的喜歡主動找錯。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在鷹號登月艙成功降落在月球之后,布勞恩還會專門去研究液氧艙為什么失壓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能影響接下來的任務了。
所以你看,像登月這么復雜這么危險的任務,其實也有很大的容錯性。復雜項目要想成功,不能怕出錯,而且應該鼓勵出錯。
這一點在商業中更為重要,在大型項目中,低容錯甚至沒有容錯機制無疑是災難性的。因為愈多的參與人員和個人能力上的摻差不齊,都會讓出錯的概率大為提升,這種情況下沒有容錯機制的“破釜沉舟”行為跟“自殺”沒有分別。
最后一條經驗是:實用至上,不做表面功夫。
載人登月本身是一件很酷的事,可是你看阿波羅計劃中設計的登月艙,外觀一點也不酷,甚至還有點寒酸,就好像是學生用紙板搭建的手工作業,和科幻電影里那些閃著霓虹燈光的飛船完全沒法比。
雖然這類設計看起來一點都不“高大上”,但在工程師眼中,不做無用的設計,就是一種“高大上”。
登月器沒必要設計成漂亮的流線型,因為月球上壓根就沒什么空氣阻力。一切都以實用為出發點,不做表面功夫,在從完成任務的角度上來看,這反而是“巧思”。
這一條讓我想起了美國F15制空戰斗機的廣告詞:“沒有一磅重量用于對地攻擊”。隨不貼切,卻也能表達出:不做多余的事,把所有的資源用于達成目標上。
以上邵恒頭條的閱讀筆記,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優化自己管理方法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