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們今世只有半生緣分。
近日閑來無事,想來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看幾本書打發這冗長的時間。陽光正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使人感覺懶洋洋的。但這也合適極了看書。于是我漫步走到房間里,手指不停地在一本一本書之間撥動著。最后目光所及,是《半生緣》。
我早有耳聞,說張愛玲的小說大都是悲劇,這也與她的成長環境和經歷有關。雖然知道自己最容易被其中情節帶動感情,但還是忍不住翻開了它。
我不知道是怎樣一股力量使我一鼓作氣看完了它,只知道合上書的那一瞬間,心中百感交集,眼淚卻也掉了下來。抬頭望了望窗外,夕陽也正一點一點地被吞噬,最后只留下滿眼的黑暗。
第一次剛讀了不過幾頁,便厭惡起叔惠這個人來,只是莫名的覺得世鈞在他面前總是顯得幼稚可笑。但是看到后來,竟慢慢的喜歡上了這個長相俊秀、開朗活潑的人,最后竟變成了憐憫。人有時候真是奇怪,總是變化無常。或許世鈞對翠芝也是這種感情吧,要不然為什么最后他會選擇和她結合呢?但是翠芝在新婚燕爾哭著說的那句“世鈞,連你也不喜歡我,我該怎么辦?”又是什么意思呢?
曼楨應該是一直喜歡著世鈞的,所以才會在第一次單獨吃飯時就把家庭背景全告訴了他;所以才會在他面前才天真的像個孩子;所以對于三年五載,都覺得是一生一世。 他們都不曾想過會分開吧,盡管結婚對他們來說是那么遙不可及。我們都愛幻想,但現實可不是一個感性的人,它總會在你得意時給你潑上一盆冷水。
有時候我總在想,到底什么是喜歡,什么是愛。
世鈞曾笑著對曼楨說是在第一眼看見她時喜歡上她的,但是他為什么又總是在有人出現時選擇躲避,而不是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去搶回來?感情這樣的東西是很難處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擱,就以為它可以保存若干時日,不會變質了。人的個性之所以復雜多變,大概也在此吧。也許喜歡不是愛,一見鐘情不是愛,日久生情也不是愛。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書上說,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這話用在曼楨和世鈞身上在合適不過了。都曾想過是一生一世,卻沒想到再見時,曼楨卻只能哭著說上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我不敢說是世鈞是負心漢,但是究竟是誰負了誰呢,還是我們終究都輸給了歲月?
本以為世鈞和曼楨分開后的再次相見才是讓人唏噓,但是叔惠和翠芝的重逢也同樣使人熱淚盈眶。有人說,世間所有的相遇,但是久別重逢。那久別重逢,又需要多少次的相遇呢?
我一直不敢冒昧的猜測為什么張愛玲要制造這樣的一個悲劇,讓世鈞在曼楨的姊姊家把她救出來不是大團圓了嗎?或許命中注定就該這樣,他與她只有半生緣分,又何來最后的圓滿呢。
第二遍看時更是不敢隨意揣測了,也許是第一遍看的不過癮,又或許是還想再看看曼楨和世鈞以前純真的愛情。我又翻開了書。但是這次我卻明白了,也豁然開朗了。
以往我向來是不相信命運之說的,只覺得這邪乎的東西怎么能解釋人生中的種種和起起落落呢。但是現在好像發覺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既然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世上最殘酷的事就是成長了吧,我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竭盡全力的保護屬于自己的東西了。小時候自己手里的玩具別人碰一下都覺得是要從自己手中搶走,便拼命護著。長大后看著許多東西從自己手中流失,你卻只能苦笑著搖了搖頭,任憑它的離開。其實,也不能怪自己少了孩時的認真,只是很多東西,你握緊了拳頭也未必抓得住。就像流沙,也像感情,亦如歲月。
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月亮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爬上了房頂,星星也朝你眨著眼睛。一股涼意襲來,我不禁打了個寒顫。為何今天的月色不似世鈞送曼楨去教書時的月色溫柔呢?怕是人回不去了,月亮也旋轉了幾周,自然也不是原先的月色了。
我用手撐著下巴,默默地望著這如水的月色,心想當時世鈞心里該是怎樣一種劇烈的快樂啊。即使后來他娶別人為妻,她也飄飄蕩蕩,兜兜轉轉,不再是當年的模樣。但是欣慰的是,再見時他還會握著她的手聽她靜靜道來這半生往事。忽然之間我一下相信了命運:讓他們相遇,卻不能相守。半生緣分至此。
后來我會把一切事情都歸結為命運在作祟。其實我知道有時候也不過是為自己的軟弱無能找一個恰如其分的借口罷了。但是我終究釋懷了:縱使一往情深,但緣分至此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