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說“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這句話到不是說自身的問題難以洗刷,而是說黃河的水質太差,一進去就變臟了。
但就是這條跳進去就洗不清的黃河,最近卻有洗清的趨勢。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自2000年以來,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黃河潼關水文站實測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黃泥沙量僅為2。64億噸,較天然來沙均值15。92億噸減少83。6%。
世人皆知,黃河得名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高,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流沙量最高的河流。在大家的一貫內心看法中,河水也是越清澈越好,但是,如果有一天,黃河不再“黃”了,變得清澈了,這真的就是好事嗎?
黃河是我國北方唯一橫貫東西的巨川大河,是西北、華北的“生命之泉”。其天然徑流量排在長江、珠江、松花江、淮河之后居第五位,僅為長江的6%,卻以占全國河川徑流量2%的有限水資源,灌溉了全國13%的糧食產量,保障了全國14%的GDP產值,養育了占全國12%人口的60多個大中城市、340個縣。
可以說,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國人的生命孕育生長的源泉。
長期以來,對于黃河水里的泥沙人們沒有半點“好印象”,但其實這些泥沙有它存在的意義和作用。黃河中的泥沙,大多來源于河流中段流經的黃土高原地區,而近年來,隨著黃土高坡的生態治理有了顯著成效,“高土高坡”的印象已被綠色所顛覆。
“黃河變清已經十多年了,有時候,水甚至是綠的。”山西永和縣農民賈長治自幼生活在黃河岸邊,對著黃河,54歲的他略帶遺憾地說:“現在的黃河沒威力了,以前浪有兩米多高,成天轟轟吼,外面來的人晚上都睡不著?!?/p>
泥沙銳減后,清水下泄給未來防洪造就一個新險局。過去高含沙洪水沖左岸就淤右岸,沖一邊淤一邊,形成較穩定的河道;清水則兩邊沖刷,引發河道變化;當大洪水來時,極可能順清水流路行洪;幾十年苦心修建的各種工程,將有相當一部分發揮不了作用,部分河段功能將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