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1
我曾經問過一個執教20多年的老教師:“教了這么多年書,有哪些學生是你一提起,就覺得非常驕傲的?”
他認真地想了好半天,最終回答:“沒有?!?/p>
“一個都沒有?”
“混得比較好的肯定有,但好像沒有誰的成就啊、為人啊,是卓越到讓你真正敬佩的……”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其他老師,答案很抱歉,寥寥無幾。是的,如其中一人所言:“當年天賦異稟的孩子,終于一個接一個地成為了庸人。”
這里要說明一下,我當年所在的地方,是中國1642個縣城中,那最普通的一個,其他小縣城的破毛病,在那里,硬硬的都在。資源有限,觀念落后,對人際的重視遠甚于能力,因此,孩子們的泯然眾人,環境也脫不了干系。
但撇開這個,自己就能脫責么?當然不能。因為正是我們自己,在默許平庸的發生。
? ? ? ? ? ? ? ? ? ? ? ? ? ? ? ? ? ? ? ?2
接受平庸比之于追求卓越,要輕松多了。付少量勞力,擔微量責任,過定量生活,聽著就爽呆了,自然讓懶惰者求之不得。
你愿意嗎?是的,你也愿意。那么,平庸聞著味兒,就趕過來了。
后來,你走入體制,或成為全職太太,開始被圈養,過著被設定的單調生活,看似山溫水軟,無風無雨,但漸漸地,你半志全無,再也無力無心去改變。有些時候,面對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你心生不安,那么,該怎么自我安慰呢?
豬玀哲學應運而生。
如“理想能當飯吃嗎”、“平淡才是真”、“成功不成功,得看你怎么定義”、“做人嘛,就是要開心”、“過日子=瑣碎+重復+無意義” ……舒舒服服地按摩你的心靈,如是幾個回合,你就順利緩解了。自此,平庸就在你身上播了種,生了根,發了芽。
有時看著當年同一群體的人,通過努力,正活在自己理想中央,心有不甘怎么辦?也簡單。扯過孩子,說教一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讓他們替你實現未竟的夢想。
而至于自己,放心,總有無數樂子,等著你自我麻醉,和消磨時間。比如飯局,比如麻將,比如淘寶韓劇真人秀。
至此,你就是一枚行走的平庸。
這就是我不喜歡庸人的原因(所以我一直討厭我自己):過早地認輸,走到卓越的反面,舉起白旗,敲起退堂鼓,拆寨,撤軍,回到自己的貧乏與瑣碎,閉目塞聽,自欺欺人,對成功者刻意忽略,甚至敵視與下黑手。
因此,在越不自由的地方,越懶惰的人群中,鼓吹平庸的風氣越盛。
相反,一個地方越自由,人越獨立勤奮,追求夢想就成了無需質疑的自然法。
? ? ? ? ? ? ? ? ? ? ? ? ? ? ? ? ? ? ?3
也許有人要說,平庸怎么就不好了?怎么樣生活都是我的自由。
當然是你的自由。但我想說的是,平庸并不是困苦的免死金牌,唯有專注于深愛之事,才能得到真正的歸宿。
林嘉文在他的遺書里,告誡自己平凡但痛苦的母親:“一個志在過小日子的人,精神也會很脆弱,要學會找些東西依靠。”是什么東西呢?他說,可供支撐生命的東西有兩種:1,金錢;2,志業。
金錢=不甘平庸的心+資本+頭腦+機遇。
志業=不甘平庸的心+才能+時間+機遇。
你看,哪一種維持生命的東西,都少不了一個因素:不甘平庸。
沒有這一點,就沒有向上的動力和執行力,生命就會失去骨骼,如一堆肉泥,垮下來,癱下來,一點點頹下來,變得佝僂、委頓、虛弱……繼而營營于蠅頭微利,戚戚于雞毛蒜皮,汲汲于男歡女愛。
你本以為平凡是你免于奮斗的借口,沒想到,它是困住你的無形牢籠。
比如《夏洛特煩惱》里的夏洛,比如《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里的那些豬。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甘于平凡的前提是,你已經做到了不平凡。
追求平淡的前提是,你已經歷盡天地滄桑、閱盡人間繁華。
回到低處的前提是,你已經一覽眾山小。
一只井蛙說平凡可貴,是可笑的——就像朝鮮人說自己最幸福,性奴說施暴者最帥一樣,都會讓人哭笑不得——只有等它走遍萬水千山,在五湖四海間,最終,挑選了一個井底,打滾覓食繁殖度過余生,才算得上是對爛泥潭情有獨鐘。
美化沒有選擇自由的選擇,都是自欺,而非真愛。
我很喜歡《等風來》里的一段話:還沒高調的資格呢,就嚷嚷著低調,還沒活明白呢就開始要去偽存真,這是一種最損己不利人的行為,自己活得假,別人也看著特別累。
所以,寶貝,等到你可以打馬御階,可以歸園田居,可以移民歐美,可以落葉歸根,可以醉打金枝,可以衣錦還鄉……時,咱再來感嘆說: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好嗎?!否則你就是被雞湯灌傻了。
不過我得告訴你一真相,在我見過的有能力實現這些的人中,沒有一個會這么酸不拉嘰地說這句話的。只有平凡者,才天天叨逼叨“平凡可貴”。不平凡者,都在追求更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是平凡者的墓志銘,卓越是卓越者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