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老舊小區改造,借著這個機會忽悠我媽把家里的東西扔一扔。
還買了幾本關于裝修的書,看評價都推薦《小家 越住越大》。
家的不等式
首先是概念上幾個“不等式”,這些概念的認知還是很是沖擊力的。
- “設計師”不等于“居住者”
確實,設計師并不是最終長期住的人。國內國外都有舊屋改造的綜藝,改造的一般都是小屋子,改造的時候好像方方面面都考慮了,但是,住過一段時間之后呢?往往與設計師的初衷大相徑庭。
- “房”不等于“家”
有房不等于家,沒房也不等于沒有家。出租屋也可以營造出家的感覺。
- “住得更大”不等于“住得更好”
羅胖說“體面”時說過,多少別墅里住戶的穿的用的,毫不“體面”。大當然好,但不是只有有了大房子才能“好”。
- “家的面積”不等于“家的容積”
二維和三維,這個在其他的收納整理課也有學到。對我家而言,空間已經大面積利用了,每個屋里都有頂柜……簡直了,問題是里面是什么,都沒人知道。抽屜也是,家里的抽屜多少年沒用過,然后東西都在外面扔著。
一起給家減減肥
第二部分,給家減減肥,作者用“從一只旅行箱開始收納”,比喻剛剛到一個城市求學、工作、發展,到后來買房,物品從1只旅行箱,增加到了300個登機箱。
我成長的背景,雖然物質發達和今天無法比,也已經是從沒餓過、從沒短過什么的時代。可是,我的父母、我受到的教育(比如學雷鋒)都是物質短缺時代的思維方式,什么都是寶,什么都舍不得扔,什么都撿。直到現在,這種觀念已經象基因一樣,深深烙進血液中了。
我媽去旅館拿出來一大堆品相特別差的浴液、梳子,看到我就扔了。可是,我自己去酒店,也拿出來一大堆只是品相略好的浴液,直到今天我也沒舍得扔。這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嘛?每次想到這里,我都覺得無比悲哀。
我家里我媽從老家拿回來的東西,我弟從順義店里、出租屋里拿回來的東西、貨品。都是好東西……放在一起,家越來越小。
我從小沒有過離開家的經歷,沒有過1只箱子開啟人生的經歷。
對我來說,我的理想是,能不能逆向,從300個箱子回到1只箱子。有一天,我可以只有一只箱子,裝著我所有的東西,沒有任何牽掛的遠行。
理想和現實,目前還差300個箱子的距離吧……
收納
前一章講了扔扔扔,這里開始講收納了。
這章值得記住的是:收納空間統計。
這個需要動手,首先要有個家的平面布局圖。話說,我講陳列一直在說《兩圖一表》,布局圖是核心,我家竟然沒有布局圖!這個,本周要做一個。
有了布局圖,打印2張,把收納的位置標黃、都剪下來,放在一起看有多少。講真,我家的收納空間比例真不低。也都是立體的,還是東西太多太多太多了。光說沒用,還是要做一下。
然后是四節原則:
- 各處均布,就近原則
- 占地12%
- 立體集成
解決方案是:單品收納家具,集成壁柜
消除厚重感:可以用淺色家具、入墻、隱形。- 二八原則:露20%,不露的八成
這部分得到的啟示是,書柜是否應該裝個門,全露著太亂了。電視柜也是玻璃面,下面一點不能藏。
小容器,大智慧
前面說的是家具的收納,這里說收納的細節。
- 統一容器
尺寸統一
款式統一(反面教材:好幾個不一樣的抽屜柜很雜亂)
易補貨:品牌穩定、款式經典、價格適中
關鍵詞:方型優先、易于疊放、外表精致、一目了然、多處通用
品質別太LOW,案例:無印良品VS小粉塑料筐。
這確實是最實用的,只要放進統一的容器立刻就清爽了。
這里給的案例是:鞋子不用原來的盒子,用統一的;浴室不用浴液的原瓶子,用無印單品那種。
春節我買了幾組抽屜放在衣柜里,好用到爆。之前的分欄只能把衣服疊著放,還放不下小東西,換成一樣的抽屜后,學習用品、內衣都放下了。
缺少貼標簽的行動力
-文字標簽>圖型標簽
作者大聲呼吁快去貼標簽!直接建議用文字標簽。
原則:簡單直白、字寫大點
后半部分
在后半部分,作者從玄關、客廳、廚房、衣帽間、化妝臺,分別給出了建議。
內容最詳實是廚房和化妝臺,果然是女人啊。最后還給出了家務活如何優化。
先學到這里。
小結
整體更多是一本“整理收納”書,之前的收納書大多是日本人寫的,這本書也借鑒了一些日式的理論、實踐,相對更貼近中國人的生活。
待辦
- 制作布局圖
- 計算收納面積
- 書柜裝個門
- 電視柜換能收納的
- 買鞋盒子
- 買浴室瓶子
- 貼標簽
6341-尚濤易捷北京
橙子學院碼字島作業
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