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一副黑色的骨牌,一張刷了乳黃色油漆的木質四方桌,五六個會朗聲大笑的老姐妹。
我在認識麻將之前就知道了骨牌。黑色的小長方體上印著漂亮的圓圈圈,拿在手里把玩會覺得很溫潤。小時候在奶奶家的日子并不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和老姐妹們玩兒牌。
奶奶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她勞碌了大半輩子,我小時候,她所有的子女生活都趨于穩定,她也就在獨居的院子里樂的逍遙,玩玩牌,種種花,喂喂狗。
每次去奶奶家,都是小女生心里對于長輩的陪伴意識,也沒想過要奶奶注意到我或者陪我說話,就坐在屋前檐下的小圓桌上寫作業,時不時看看正當院奶奶和老姐妹們笑哈哈的拉家常,打骨牌,心里都喜滋滋的。奶奶時不時會招呼我幾句,比如,頭抬高點,別近視了。比如,餓不餓,電視柜下面的柜子里有吃的。比如,晚上回家還是在這兒吃飯。也會被她的老姐妹夸愛學習。
我也坐在奶奶身后,饒有興致的看過。也不明白什么規則,只看到幾個老姐妹眼睛里各有表情,奶奶一直是勝券在握的樣子,渾身散發著賭神的光芒。牌桌前的奶奶就跟生活里的她一樣,霸氣直接。
很奇怪這所有的印象都是在小學。不過也不奇怪,初中就到縣城了,一直到現在都不經?;丶?。即使回家印象里也只是生病的奶奶了。
村子里有一個大戲臺,對應的那片兒街道和地方就叫做戲樓底。唱大戲的時候是最熱鬧的所在,平時就是村子里的店鋪一條街。
奶奶是喜歡聽戲的,我一直不理解不識字的奶奶是怎么看懂戲的,我至今不看字幕都不明白在唱些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兩個關于奶奶看戲的畫面。第一個是她一個人在家,把電視機的聲音開的特別大,人走到院子里都能聽到戲文。第二個是奶奶同村里眾多老頭老太太一起搬著馬扎或自己做的木頭凳子去戲樓底聽戲。奶奶在聽戲的時候是特別專注的。我還記得在戲臺耀眼的燈光下,在唱戲的人們紅紅綠綠的影子里,奶奶專注的背影??雌饋?,像是進入了自己的世界。
奶奶有一面直徑一米多的大鼓,還有一副銅鈸。平日里它們在奶奶的屋子里,一到過年就會被推出來。過年前后有一個月左右,大概臘八以后到正月十五,每到傍晚,村子里有三波秧歌隊,村東頭,村中賣炸油條和燒餅的地方,村西奶奶家門前的大馬路上。
每天一到天擦黑,大燈泡亮起來,大鼓敲起來,銅鈸鼓起來,附近的嬸子們,奶奶們,小姑娘們,小孩子們就都出來了,由奶奶他們一輩的老人們領頭,大家在后面跟著學,三五天也就成熟了,老中青各有一波大家比賽,原來是比速度,節奏會越來越快,大家看哪個隊伍先出錯。后來老太太們開始編動作,拿扇子和紅綢子來作伴舞,我們也都跟著一天天的學?,F在想想,只記得最基礎的步子。到后來,大概初中以后,秧歌隊就沒有了,奶奶他們年齡越來越大了,沒人組織了,漸漸沒落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的日子,模模糊糊的,只能記住一些畫面。但是寫下來的時候,就會回想起那些畫面背后的故事,細枝末節,組織在一起,就可以還原很多場景。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記住的都是小學的事情,大概那是最開心,也最愿意銘記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