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布
讀冰心先生的詩文精選,是前幾日在圖書館借來的書。這些日子北方的天氣冷的厲害,讓我想到去年冬天的這時節(jié),我正看完冰心老師《我夢中的小翠鳥》,寫著日期的老本子上醒目的寫著“以海洋為師,以星日為友,這一切都是不變與長久。”此刻,正是這樣靈感滿溢的好時候。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對自己的妻子銀河訴衷腸“一想到你,我這張丑臉上就泛起了微笑。”而我想借此來向美句訴衷腸,“一遇到你,我這些丑字上就綻起了光芒”
今天我擁有了獨處而又安靜的兩個小時。時雖不長,對我來說卻是難得可貴。我很久沒有安靜的讀書,大學(xué)里繁雜的作業(yè)和復(fù)雜的人際交往,好與壞的事交織在一起,常讓人忘記和自己的靈魂共處和溝通,常缺少獨處的時間。現(xiàn)在是孤獨的兩小時也是享受的兩小時,屋子里靜的厲害。我從沒覺得收音機里的最小聲音,有而今這么洪亮。收音機里放著老郭的相聲,小桌子上擺著剛泡好的咖啡,和新出爐便被我收入囊中的小面包。有吃有喝有書看。應(yīng)了老郭那句“雅俗共賞”最快樂不過如此。這樣忙里偷閑的時候,來之不易。
茅盾在《冰心論》中說“一個人的思想被她的生活經(jīng)驗所決定,外來的思想沒有“適宜的土壤”,不會發(fā)芽。”我想若問我最照顧自己的哪一部分,那應(yīng)該是思想。 常在父母與好友的叮囑下?lián)P言可以照顧好自己,最終總是以一場大病而告終。因照顧思想,所以格外珍惜這樣的兩個小時,給思想漫游的機會。
我想我是個極其愛書的人,曾經(jīng)有位好友轉(zhuǎn)述其老師的名言“唯有妻子和書不可借于人”,對于借書這件事,我雖不極端也是個極其小氣的人,“書,不借與旁人,唯有志同道合之人可除外。”于此同時不允許一點劃痕和損壞。想起前幾日,因借書時消磁出了差錯,出門時發(fā)出了“嘀嘀”聲,看管圖書館的叔叔再確認出錯后登記我的學(xué)號并勸慰道:“只是記錄一下,叔叔就是負責(zé)這個,你們是愛書的人不會偷書!”他說這句話時輕描淡寫。而我很感動。其實他說了不止一句,而唯獨這句我記得很清晰。我甚至還記得他說這句時,眼睛里純粹的光和眼角因微笑而展出的可愛的皺紋。這是個平凡但儒雅的叔叔。
低頭賞析手中珍愛如金的書籍,抬眼窗外不多不少正亮著一盞橘色的路燈。讓我冷冰冰的手都涌過一絲暖意。暖橘的路燈在城市里很普遍而我每次遇到總覺得溫暖非常,我愛每一盞暖橘的路燈。它們是平凡本身,卻帶著不平凡的使命。而對于我來說,這兩個小時是平凡本身,卻給了我非凡的快樂與滿足。
看到冰心曾明確的說:““又因著基督教義的影響,潛隱地形成了自己的“愛”的哲學(xué)”看到這話,我很慶幸自己從幼時便是忠實的教徒,在兒時不懂基督教義時,便很喜歡讀《圣經(jīng)》,后來我想《圣經(jīng)》究竟是什么?它不是禁錮人的枷鎖,不是封鎖你思想的牢籠,更不是你逃避罪惡的捷徑。《圣經(jīng)》中總是強調(diào),基督教義是使人躲避災(zāi)難的福音。在宗教并不盛行的這個年代,我不想說它究竟是否靈驗。因宗教確是見仁見智的。但作為信奉多年的教徒,我常認為《圣經(jīng)》是洗滌人心靈的圣水,是讓你寬容自己,寬容人的大愛,更是讓你尋找到自己““愛”的哲學(xué)”的緒論。
這也是我想說的第二個和思想共處的好時候,每日祈禱的時候。洗脫自己一日中的不快,為家人和朋友真誠的禱告。在堅持了很多年后的今天,我認為日日祈禱就像寫日記,把一天的好與壞與神傾訴,也正是與自己傾訴。時時警醒自己向善而生,時時提醒自己的期盼與夢想。像一株青藤卯足了勁兒攀緣上你心靈的小窗,因日久總會生翠葉,開紅花,結(jié)碩果。“上帝是我的牧者,使我心里蘇醒”。
我常認為這對我來說已經(jīng)不僅僅是個虔誠又唯美的信仰,更是一個修煉自身的好習(xí)慣。我曾經(jīng)很觸動《圣經(jīng)》中的一句話“愛眾人,愛仇敵。”我雖不曾與誰為敵,卻已覺這是無法企及的大愛。很多人連小摩擦都銘記于心,無法釋懷。對于厭惡,和傷害過自己的人,做到原諒已可稱為寬容。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愛自己的仇敵呢?也正因為如此,神才稱之為神!
兒時寶貴的兩小時是每周日的安息日,常有遠道而來的信徒,講述自己在信仰路上的故事。這時也正是思想馳騁的時候。每一次在教會都是心靈的凈化。整個人也隨之產(chǎn)生一種肅穆感,期盼著自己何時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正是由很多個這樣的瞬間,和這樣氣質(zhì)非凡的人,使我想成為一個柔軟的人,也給我立志成為一個好人的目標。這是珍貴的兩小時。
在高考前很長一段日子,我常在半夜兩三點鐘醒來。或許一開始是因為學(xué)習(xí)壓力,而后就扎扎實實變成一種習(xí)慣。這種習(xí)慣開始時很可怕,時間不早不晚剛剛就找準了深夜的最中間,人們已沉沉睡去,路燈剛剛熄滅,而鳥兒還未響起“啁啾啁啾”一輕一和的歌聲。這對于我這個膽小如鼠,怕賊更怕鬼的人來說,是一種說不出來的痛苦。更痛苦的是這種情況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得到改善,常以一身冷汗和翻來覆去終于因疲憊不堪而睡去結(jié)束。
有時這樣的夜晚,會產(chǎn)生一篇一氣呵成的文章,有時則會產(chǎn)生胡思亂想的短句。我曾在這樣的深夜里寫“每次在孤獨的夜里如此想念,我都覺得自己像個爺們。夜太混沌,伴著下水道流水聲的雜亂房間里,只有天花板干凈的發(fā)光。這城市太繁雜,我們總是暴露在日光下無處躲藏。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表達想念。像生活在蠅飛鼠竄的潮冷地下室里,滿臉胡茬的老男人,周圍充斥著劣質(zhì)煙草和孤獨的空氣。”
而今這種情況已由偶爾出現(xiàn)轉(zhuǎn)變?yōu)椴幌乱庾R就不會出現(xiàn)。最開始改善我的,是媽媽的一句話。媽媽是個迷信的可愛的人,她信奉基督教這個古老的宗教。她深信這可以使家庭和睦,身體康健。不能否認,即使如此媽媽仍然是我心靈的凈化師,信仰的領(lǐng)頭羊,更是我在基督教義中的上會。我常覺得每次她用《圣經(jīng)》中的話來教育我,她作為一個平凡家庭主婦,就能散發(fā)出刺眼的光芒!
或許是因為擔(dān)心我常常失眠,媽媽同我轉(zhuǎn)達《圣經(jīng)》中的話“深夜醒來時,你應(yīng)該祈禱,唯有這夜深人靜時祈禱才可與我相見。”我知道我終究無法與神相見,但這卻給了失眠的我,不少的勇氣。與此同樣的是我在《哲思》中看到的一句話,“在你熟睡的時候,這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人正在奮斗”雖然情況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卻極大的改善了我深夜醒來的心情。這也變成了我生命中第三個寶貴的兩小時。
我會在醒來后,放空自己。用這期間數(shù)不清的兩小時,想明白了很多曾經(jīng)困惑的事。確立自己更清晰的目標。也正是這樣的動力,讓我實現(xiàn)了大學(xué)夢。用兩小時與自己安靜的相處。我常認為那段時間,很難得。在那些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起眼的電臺,主播對于生活的理解和關(guān)于夢想的記錄,讓我至今感觸頗深。每篇文章和音樂都是精心制作。讓我格外欣喜。隨著深夜而來的寫作靈感,每次抒發(fā)完也覺得舒暢非凡。在那些深夜里,我常想念!想起父母深沉又熱烈的愛,好朋友的關(guān)心與照顧。以由此來更加熱愛生活,懂得愛身邊的人,珍惜當下。
我想說深夜中蘇醒的兩小時很孤獨,很痛苦,也很美好。身邊的萬物安靜下來,靈魂與身體變得含混,思想就清清楚楚的腦海中遨游,分不清現(xiàn)實與夢境。這時人不免會認為自己是孤獨一人的,困惑自己從哪里來,又要前往何地。此時我常認為塵世中的紛擾,其實對宇宙來說如此渺小。而我們又何必為這些芝麻大小的事而煩躁不堪呢?這的確是個不平凡的兩小時!跨越時間的鴻溝,從過去到現(xiàn)在,從現(xiàn)實到哲學(xué)!美好的文字與不能言說的思想,交織在一起,填滿了失眠的深夜!真如了冰心先生那句“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xiāng)。”
我們需要生命中這樣的兩小時。這里指宏觀上的每個空白期,我想我們需要這樣的空白期。清晰的思想和美好的心靈,常決定生活的內(nèi)在品質(zhì)。誠實的面對自己,面對未來。對于寫作者來說,除了文采與靈感,誠實也尤為重要。我曾與友人談到過這一點,寫作必須誠實,不誠實就寫不出好文章。對自己誠實,對文字更要誠實。
但誠實只是前提,我始終堅信,很多事,因熱愛和堅持而變得非同凡響!寫作也是一樣,是不斷累積,輸入輸出的過程。想要提高也需要好書籍的帶領(lǐng)。
我常認為修行絕不在于隱居山林,布衣疏食,而在于心靈的凈化。人的一生就是一場修行。對修行來說,每件事,每個想法,每個瞬間都變得尤為重要。引用冰心先生《繁星》中的第六節(jié),“心靈的燈,在寂靜中光明,在熱鬧中熄滅。”希望你們也能擁有這樣的兩小時,讓心靈“在寂靜中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