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重拾自己翻譯的薩提亞書籍《直接說吧》,備受啟發,薩提亞當年就開發了,這個說出自己真實感受和想法的訓練項目——The“Say It Straight”Training Program。
薩提亞的工作坊我作為學員和助教,參加過十幾輪,自己也完整的帶領過5輪薩提亞初階4天“家庭如何塑造人”的工作坊。有些單元爛熟于心,甚至現場會提什么問題,我都會預先猜到。
今年1月份,我帶領了一輪8天薩提亞進階的工作坊,這一次給了我新的挑戰。原先設計的課綱,因為招生人數不足,很多都無法進行。課程開始后,因為有些伙伴要接娃提前離開,有些伙伴要上班推遲過來,又給我提出了新的難題。在什么時間段可以根據現場的人數,安排什么樣的活動呢?
挑戰也是機遇,8天的工作坊分散在3個月里,每次出勤的人數都不同,卻發展了我“在當下”的能力。
在當下,感受每個小伙伴的需要,靈活地調整每一次的課程內容。
這也讓我體會到,我原先帶領了5輪的“家庭如何塑造人”工作坊是缺少這種靈活性的。
那時我會預先設定一套完整的4天課綱,涉及“自我價值感”“溝通”“家規”“系統”薩提亞四大核心板塊。每一天的主題,由哪幾個單元組成,在四天里,安排十分緊湊,一個單元接著一個單元,我試圖把薩提亞的基本概念全部塞進小伙伴們的意識之中。
我在被訓練成為講師的過程,是有一個完整的架構體系的,注重原汁原味的傳承,這四天課程架構也是我想完整的傳承的。
按照薩提亞的一致性溝通的理論,我們在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時,可以同時留意到“自我”、“他人”、“情境”。
可我在此前工作坊里,會過分在意課程體系的完整性——“情境”這一因素,而忽略了當時小伙伴們的需要。忽略了一致性要素在實踐中的體現,只是呈現知識本身。
我試問自己,
“小伙伴真的需要在這四天里,吸收這么多單元嘛?”
“原汁原味,是他們的需要還是我的需要?”
“他們想要在這里得到什么?體會什么?”
回想到自己在帶領2天的情緒對話和8天的薩提亞進階工作坊,很多時刻忘記了時間和原先的課程設計,只是感受著現場的流動,捕捉到一個靈感,“好,我們現在就試試這個吧。”這兩輪的工作坊,都讓我跟小伙伴建立了更深的連結。
不是我原來設定的我想教什么,而是小伙伴現場教會我,我可以在我的百寶箱里,拿出什么來陪伴她們。
經過重新思考和整理,3月薩提亞的工作坊,我希望只做一件事,和小伙伴們一起體會——直接說吧。
課程的主要結構參考了,我翻譯的薩提亞原著《直接說吧》,現場會根據需要做出調整。
我翻譯的文字稿,可以在“我是寶寶寶”公眾號里查閱。
課程大綱:
營造一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氛圍——畫出面貌
用這種方式減少我們的隔閡,建立我們之間溝通的橋梁。
去發現那些評判標準是怎么進入我們的溝通模式,并對我們的信任感產生影響的。
團體破冰——天氣預報
給自己和他人機會表達那些被隱藏的想法和感覺
感受你的獨特性
通過發現并感受自己和他人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來感受你的獨特性
多贊美自己和他人
感受人際關系中的服從和支配,感受人際關系中平等
滋養你的自我價值感
學習一種方式來提高你的自我價值感。
當你自己感覺脫離中心的時候,讓你的感官能力重新達到平衡、作為一個整體。
感受你的身體、心智、感覺和靈性四部分的相互關系。
轉化自動化的反應
在生理、情感和意識層面感受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的溝通模式
發現和轉化那些從小就一直影響你的家規
體會一致性溝通
利用存儲在你身體里的內在智慧,去經驗身體、情感、認知達到一致的過程
發現那些可以幫你直接說出來的資源,用一個內外一致聲音來表達出你最深的感受、最深的想法、最深的渴望、最深處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