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小年到了,就快過春節了。大家準備怎么過啊?我準備在民宿隨緣組織聯歡會過年。
記得,上次31日在民宿青青屮搞的跨年活動,之后,大家都在問什么時候再組織呢!
還有在教育機構隨緣做的體驗沙龍,也有老師問我什么時候繼續做,很期待。就是可惜……
一直知道,自己非常適合組織、策劃,各種活動,希望2022年有更多機會,做相關各方面的工作和合作。
其實做一場活動,主理人是否用心去做,是否有覺察力、感知力,特別隨機應變的能力,才是一場相對圓滿活動的基礎。
而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能力,是需要經過多次練習,及感性直覺和理性的思考才有可能做到的。
比如:那場在教育機構,臨時做的體驗讀書沙龍,(校長臨時起意,只一晚上準備的時間)其實就隨機應變改了原定的模式。甚至,當時校長直接提出異議,我都堅持去做了下來,結果是參與的老師們都非常喜歡,也很期待下一次。
那場沙龍原本定的是把老師們當做家長,正兒八經的搞一場讀書沙龍,所有的流程都按模式走一遍,而我臨時改成了企讀互動交流模式。
當時為什么會臨時改了模式呢?那是因為我剛到機構不久,老師們平時都很忙,幾乎沒有多少時間與我進行交流溝通。如果直接用正常的模式走一遍,可能氛圍感會差一些,也很難產生強烈的共鳴。再加上自己是實戰型選手,假裝這些老師是家長,現在還做不來。所以決定以老師的參與感為主。把現場聽書、交流、互動氛圍感做足。
雖然與校長希望我做的偏商業化的模式,有些不同。但只要來參與活動的人有收獲,喜歡這場活動希望下次繼續參加,其實就是贏得了人心,未來并不需要擔心活動變現和賣課的問題啊!
我與校長的思維區別在于心覺更在意和關心參與者的感受和參與感,而不是只想完成自己的目標和任務,忽略參與者的感受。
其實,校長只希望我做家庭教育講座,我卻覺得做讀書沙龍,結合家庭教育和各種活動穿插進行,效果更好。我們有很多分歧,再加上其他原因,整體來說,這家機構確實不適合我的發展。
我們要不斷的反思和梳理、復盤自己一段時間做的事情,這樣每一天都會有收獲和成長。
不變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用心過好當下。
別人尊不尊重你,重要也不重要。
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原因,它是我們未來選擇合作伙伴和朋友的一個非常重要標準,不重要是因為它不會影響我們對自身的評價。
心覺的內心,是人人平等的。
而每個當下過好, 回頭一望去才是最真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