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來臨,相信大家都已經等不及享受小長假了,朋友圈也又到了被美景、美食霸屏的時間。在各種春意盎然的松弛感中,各地的消防官博卻紛紛趕在節前發布假日消防提醒,一點未見節日的輕松。
要知道僅在去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接報處置的警情就高達209.2萬起,累計出動消防救援人員2247.2萬人次、消防車401.3萬輛次,平均每15秒處理一次突發警情!消防人員僅在去年撲救的火災就高達82.5萬起,16.8萬人因為他們的堅守獲救。
這樣的震撼的數字,再遇到節假日這樣人山人海的場面,對很多消防工作者來說,節日或許更像是一個連續的加班日。在我們生活的和平年代里,消防員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安全隱患,也確實應該多去了解下這群默默奉獻、總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救援的人。
幸好,有一部電影及時地幫我們掃了盲區,這就是4月28日上映的《驚天救援》。
說到救援人員,很多人腦海里浮現的大概只有短視頻中簡短出現的一張張陌生的臉,很多時候,因為救援現場惡劣的環境,甚至看不清他們長什么樣子。救援人員成了新聞中偶爾出現的名字,卻很難看到他們勇敢、真實、生動的一面。
這讓《驚天救援》在五一檔的上映變得重要且必要。電影從化工廠爆炸事故中的一支消防救援小隊視角切入,給了我們普通民眾可以沉浸體驗消防救援工作的機會。
生活中,時常可以感覺到,比起一個無堅不摧的絕對英雄,我們往往更能被看似平凡的人鼓舞。《驚天救援》中沒有超級英雄,只有一張張生動的臉,正是這些看起來像左鄰右舍的普通人,讓我們從渺小中窺探到勇敢無畏的力量。
在什么都要卷的現在,我們看到了太多戰無不勝的光鮮、滴水不漏的人設,卻很難從中汲取到能量。幸好《驚天救援》沒有再次包裝出一個個難以企及的英雄雕塑,電影里沒有刻意回避消防人員面對巨大災難時真實的反應。
新人王文斌在初次看到爆炸場景時,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害怕猶豫。在面對通行隊友的犧牲時,訓練有素的救援兄弟團也會絕望地不知所措。真實的人,才最有可能讓我們也從中一點點學會勇敢。
《驚天救援》作為以災難大場面開局的電影,聚焦的卻是災難來臨時,各自堅守在崗位的普通工作者。在和平年代,我們或許很難體會在戰火中并肩作戰、生死之交的情誼。但《驚天救援》用堪比戰場的殘酷災難,讓觀眾意識到了生命相托的交情并不只在戰火飛揚的年代,我們身邊有無數默默負重的人,他們每一次現場任務或許都意味著要和深愛的家人、朋友、愛人永別。
電影中韓凱(杜江 飾)和站長趙映旗(王千源 飾)同為救援隊員,新舊觀念的不同讓倆人也和我們一樣有“職場困境”。作為領導的趙映旗常常因為對訓練的嚴苛要求引來韓凱不滿,兩人關系一度僵持到勢不兩立的地步,但是當韓凱在任務中犧牲時,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趙映旗徹底從領導的角色抽離,這個時候他才更加生動起來,不再是一個典型具備領導力的完美人設,而是一個為同事、戰友流淚、并難以釋懷的有血有肉的人。
當電影中膽小的王文斌鼓足勇氣說“我不怕了”時,鏡頭外的我們好像也能感到鼻酸,他不是不怕,而是想要不怕。就是這樣努力成長、學著勇敢的過程,才讓他最后為保護隊友犧牲的時刻更讓人忍不住落淚。
趨利避害是生物的天性,只有當我們有拼盡全力想要保護的人時,才開始跌跌撞撞地學會了勇敢。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有在父母保護孩子時才可以看到奮不顧身的勇敢。然而,很多消防員和位于一線工作的人們,從一份工作開始到一份使命結束,為了保護素未謀面的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019年3月末四川大涼山的森林火災中,27位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在滅火中犧牲,平均年齡22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9歲。人民網2022年4月的報道統計中,四年間共有111人位消防員在工作中殉職,平均年齡僅為28歲。
越來越多的年輕的面孔加入消防員這個危險的職業,我們在感謝和欽佩之余,難免會擔心。他們細膩的情感變化和成長歷程不該只作為短暫的掠影。所以,我們需要《驚天救援》這樣的電影出現,讓我們可以通過更深刻的方式,去了解消防員這個平凡又崇高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