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真是個有意思的東西。好文案能夠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壞文案則會讓人感到惡心煩躁。有時候,你以為你在賣乖,其實別人已經被惡心到了。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這得從昨天使用的一個公眾號說起。
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朋友推薦了一個公眾號,叫做“速位”。關注后可以提前訂餐,到店直接吃。產品本身沒啥問題,使用起來也覺得不錯。但說實話,真被他們的文案惡心得不行。
他們的文案如下:
是的。我被“爹”這個文案惡心到了。我不知道面向女性用戶的時候,會不會是“媽”?如果是,我不知道那些女性用戶會怎么想?
為什么會有一個軟件無緣無故地叫我“爹”呢?寫這個文案的人是怎么想的呢?或者說產品經理傻叉了,見人就叫爹?
無論如何,我實在無法接受一個軟件張口閉口叫“爹”。
很多產品,尤其是有服務性質的產品,希望在文案上用親昵的口吻來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但這種做法其實是有一定的情境性的,多數時候是在特殊場景下出現的。
比如:以前去過一家以紅色革命為主題的餐廳,里面的服務員見到來吃飯的客人都叫“同志”。由于大家知道這是紅色主題,所以接受起來并沒有任何難處。
再比如:一家二次元的動漫產品,里面對用戶的稱呼就非常特殊,我自己進去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那些二次元用戶很了解。
但對于多數產品來說,尤其是服務的不是特定人群的產品來說,一個大眾普遍能夠接受的稱呼或表達可能才是最合適的。
很顯然,“爹”和“媽”肯定不是一個大眾能夠接受的稱呼。這個稱呼在陌生人之間叫起來,沒有人會覺得舒服。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你進入一家店里,一進門服務員叫跑過來問:“爹,今兒幾位呀?”點餐的時候,服務員也問:“爹,吃什么菜?我可以為爹推薦幾道招牌菜。”……不能再寫了,惡心勁兒已經上來了。
如果猜測一下的話,我想“速位”的文案作者可能是想要通過這種文案,抬高一下用戶的地位,讓用戶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進而讓用戶高興起來。可是,通過刻意貶低自己位置來抬高他人的時,被抬高的人并不會覺得高高在上,反而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一個聰明人用平等的態度來對待你會讓你會覺得自己也是一個聰明人;一個白癡一直夸獎你是一個聰明人只會讓你覺得自己被貶低了。
那么,對于這款產品來說,怎么樣的文案會比較好呢?我并不想給出答案(也許人家的用戶群體并不是我這樣的上班族)。不過,文案寫作者如果能夠想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服務類場景,揣摩一下自己被服務時的心理感受,文案可能會更容易讓多數人接受。
最后,還想說一句,別叫我“爹”了。求求你了。我還未婚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