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在一家央企的海外事業部,錢多事多離家遠。一年休息一次,一次休息一個月。上周從國外回來,我們一起吃飯。酒過三巡,不禁感嘆時光易老,相互談起近幾年的變化。期間他頻頻嘆息,既沒能追上高中喜歡的女孩,又沒能趕上房價上漲的快車。
因為生活在不一樣的時區里,很難踏中趨勢的節奏。況且安全感這事,當自己都缺乏的時候,真的很難再勻出來給別人。朋友惆悵追求不到想要的幸福,我想不出安慰的言語,只是推杯換盞,唯有杜康。
前幾天看奇葩說,選手有觀點說青春之所以美妙,是因為我們身處其中時不自知。我們盡情揮霍時光,并對這揮霍的機會只有一次毫不知曉。當我們年少時,總以為有大把時光可供消遣。當我們長大后才發現,人生路盡管千萬條,我們最終卻只能選擇一條。出發,跌倒,再出發。僅此而已。
有時候會和自己較真,身上的焦慮和迷茫到底從何而來。是因為成長之后的心理落差嗎?還是因為生活給的選擇太少?我不知道。
月初辭掉了就職3年的銀行工作,告別了一些人。三年的時間不短,足夠讓有心的人練就一些默契,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想要表達的意思。
最后一次團建旅游去了恩施大峽谷。坐纜車上山,走石梯觀景,然后坐扶梯下山。因為是初夏,一朵雨云便讓整個峽谷沐浴在雨霧之中。我整個人被淋濕透,一時興起竟全然不顧,心想濕就濕吧。青春不就是一場沒法回頭的淋雨嗎。
回程的路上,旅行車行駛在青岱兩側之間,風景迅速往后退去。耳機里放著陳泓宇的《途中》,唱至動情處,一行熱淚就要滾落下來。我立馬按下心里的開關,轉而一笑。
這些年聽歌,從杰倫到Eason,從旋律到歌詞,年齡在變經歷在變。曾在洶涌人海中迷失,也在雨天的清晨早起。山雨欲來歲月如歌,青春一步一回頭。我學會了仰望星空,也學會了腳踏實地。
峽谷深處有一景點名地縫,深不見底。讓我想起尼采書中所說,當你窺見深淵時,深淵也凝視著你。
而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
2
一周之后,我回老家看外婆。從我工作的城市往東南方向開,400公里就到了。山水環繞,落日碧空,山水畫一樣的小鎮。也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只是如今,童年的歡笑不在,多了幾絲荒涼與孤獨。
故鄉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只是除夕期間陸續會有人從全國各地回來,呆幾天就又走了。
我每次回家,外婆總喜歡跟我講以前的故事。講得很遠,會講到河流很上游的事兒。講得很苦澀,她沒辦法用太多的形容詞??晌颐靼祝切┮粋€個令她講至落淚的故事,都真真切切的發生在她鮮活的生命經歷里。
她的每一根白發,都一寸褶皺的肌膚,都是被生活無情的刻刀雕琢。她告訴我她悲慘而抗爭的童年,她告訴我在那個年代里她的所有堅持與忍耐,她告訴我她一次次想要和這個世界決裂的時候。淚水打濕了她的衣襟,我的心里也下了一場雨。
外婆做不到樂觀地向生活展示自己的豁達,特別是在外公走了之后,她變得更愛嘮叨。甚至有時候會搞得家里人都很煩她,不過我倒覺得聽她嘮叨真真是好幸福。我是吃她做的飯長大,以前上班的時候為了吃她做的飯會提前餓自己一天。我喜歡看著她看著我大口大口吃飯的樣子。
時間很快過去幾天,我又要啟程了。外婆是知道我早晚要走,囑咐不斷。多穿一點,夏天空調不要太低,多吃飯,身體健康最重要。說了很多,沒有一個字是要求,沒有說工作的事兒,也沒有說要常?;丶铱赐?。一個字都沒有。
她希望我以最自由、最輕盈地狀態,去擁抱屬于我自己的未來。
火車馳騁在廣袤的大地,兩盤是望不盡的青山綠水。我竟忘了自己是出發還是抵達。這些年也住過蠻多的城市,處處無家處處家。突然明白林清玄關于故鄉的解讀:故鄉在山上,在森林里,在河海交界的地方。
喜歡大地,它給了我最安全的自由。喜歡天邊的云彩,它一直守護我,給了我最溫柔的安慰。
3
很喜歡網絡上的一段話: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了CEO
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然后活到了90歲
有人單身
同時也有人已婚
奧巴馬55歲就退休
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實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里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你沒有落后
你沒有領先
在你自己的時區里
一切安排都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