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自新疆,長自新疆,掰起手指頭來,說上三天也說不完。提起新疆,大家熟知的是烤羊肉串和大盤雞,烤包子,手抓羊肉和烤全羊。
但是今天想和大家介紹的是新疆幾道街頭巷尾的小吃,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美食。
新疆炒米粉
炒米粉是新疆本地的一種小吃,區別于江西的炒粉和湖南的湯粉。江西的炒粉喜歡用細長的細長青椒,以及雞蛋炒制,米粉大多數是自家壓制而成,嚼勁實足、爽口、辣味等特點。
湖南的湯粉,以豬骨雞骨熬制底湯,以及炒制好的澆頭往粉上一碼,還可以加上自家釀的剁椒大蒜等調味品。湖南本地吃粉叫“嗦粉”,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粉端上來,
足以有治愈一切的能力。
而新疆的炒米粉,源自新疆烏魯木齊的一種小吃,取自新疆本地米粉廠的米粉,安集海的線辣子,收的鮮辣椒曬干制成辣醬,炒出的米粉麻辣鮮香。配以粗桿芹菜,酸菜,雞肉或者是牛肉,豆瓣醬甜面醬,混合大火炒制之后,每一根米粉上都裹著滿滿的醬汁,勾的人垂涎欲滴。米粉分為變態辣,爆辣。中辣,微辣。辛辣的米粉配上一個馕,妹子們辣的鼻涕眼淚齊下,手里的紙胡亂往臉上一抹,繼續捧著碗吃個不停。在新疆追新疆妹子,是得耐得住陪妹子吃炒米粉的,如果妹子要了一碗爆辣的,而你只要了一碗微辣的,你會被鄙視的,我是說真的。
新疆抓飯
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伊本·西拿的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于事,后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牛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后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么靈丹妙藥。后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
做法
抓飯原料有:羊排、胡蘿卜、洋蔥、大米、葡萄干、孜然粉、食用油,將胡蘿卜,羊肉,葡萄干洋蔥用油炒制至7分熟后,盛出鍋。接著開始淘洗米,倒入適量的水在米鍋之后,將炒好的羊肉胡蘿卜直接倒進去,大火燒開,小火收干湯汁,蒸熟。揭開鍋蓋的那一剎那,米飯的清香,羊肉的香味還有胡蘿卜洋蔥葡萄干(新疆人管它叫皮牙子)一起滲入米飯中,米飯呈現出一種金黃色的色澤。
在新疆,抓飯是接待客人最高檔次的食物了,大家通常都是圍坐在一起,用手抓著吃,招待漢族客人時,一般會是有小勺的。
新疆椒麻雞和馕坑烤肉
把這兩個好吃的放在一起寫,是因為這兩個美食一般都是大家晚上夜市上的不二之選,配上大烏蘇啤酒,是新疆二娃子們的夜生活寫照。
椒麻雞采用的是三黃雞,肉有韌性耐嚼,整只雞放進鍋里煮一刻鐘,鍋里放蔥段和料酒用以去腥。煮好的雞肉取出來放進冰水里激一下之后,然后用小勺子反復往雞身上澆冰水,這一步是為了雞肉會有一種脆皮的口感,吃起來更彈牙,這可是個小秘訣,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接下來就是開始撕雞肉了。你可能會問為什么不用刀剁呢?因為手撕的雞肉更有紋理,料汁更易滲透進肉里面。
撕好的雞肉放進盆里,加入洋蔥,青椒絲、麻油、味極鮮、醋和辣椒油拌好,開吃!
而馕坑肉的做法則需要馕坑了,能坑肉和咱們吃的烤羊肉串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馕坑肉源自喀什,喀什家家戶戶院落或者門口,都有一個馕坑,碰上逢年過節的時候,,把抹上佐料的整只羊封閉在馕坑內,暗火慢烤。烤到一定時辰,打開馕坑,香氣四溢,用“十里”形容不為夸張。食用時,把肉切成小塊,醮上鹽更加美味。
羊肉串和馕坑肉的區別是,馕坑肉需要用馕坑烤制,所需的鉗子也是巨大號的,大約需要成人手臂那么長的鉗子,適合吃羊肉串不過癮的烤肉愛好者。
幾項新疆街頭小吃簡單的介紹完了,后面幾篇給大家介紹新疆小吃中的其他幾種,以及少數名族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