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網紅”袁隆平飆英文上熱搜,他又一次震驚了世界

近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一次登上了熱搜。

不過,這次不是因為看豪車,也不是因為買了兩部華為手機,而是飚英文

這段飚英文的視頻來自6月27日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89歲的袁老以英文致辭,他一字一句地說:

“我是雜交水稻研發人袁隆平。正如你們所了解,中國雜交水稻1700萬公頃,產量為每公頃18噸,年目標產量為每公頃18噸。但,我很高興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來培育雜交水稻,以解決、克服他們糧食短缺的問題。”

流暢的英文表達,驚呆了網友,沒想到耄耋之年的老人,能做到不看稿,吐字清晰地說出每一句英文。

這并非是袁老第一次飆英文。2017年在“雁棲湖論壇”中,袁老以流利的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演講全程,口齒清晰,發音干脆,幾乎未出現停頓或差錯。現場觀眾數次報以熱烈的掌聲,向這位87歲的老人致敬。

當時這段視頻被傳上網絡,網友們被老人精湛的英語水準折服,紛紛留言:沒想到老爺子還有這項隱藏技能,用英文介紹雜交水稻,不止是英語要好,還要懂很多專業術語。

其實,不論老爺子有多少隱藏技能,他最牛的事情還是種田,他稱自己“就是個在田里種了一輩子稻的農民”,?覺得“只有下田最快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今世界最緊迫的危機,其實是糧食危機。

這個危機后面,有著成千上萬隨時可能被餓死的生命。

聯合國糧農組織大聲疾呼,全球51個國家、約1.24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糧食危機最嚴重的地區有約3200萬人,需要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更可怕的是,情況一直在惡化。

很多朋友對饑餓沒有什么切身感受,但近六十年前,饑餓曾席卷中國,讓無數人恐慌。

那幾年,中國大地上遭遇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饑荒,因為饑餓而死的人數以千萬。

不到30歲的袁隆平,被“餓殍遍野”的場景震撼,從此發憤研究水稻,一生致力解決糧食問題。

幾十年如一日,他和團隊攻堅克難,攀登了一座又一座科學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水稻奇跡”,在技術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他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養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人類反饑餓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有美國學者說,中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將世界各國遠遠留在身后,甚至領先美國 20 多年。

田地里能種水稻,不稀奇,但沙漠里種水稻,你信嗎?

袁隆平的科研團隊,就把水稻成功種到了迪拜沙漠。

在迪拜沙漠里種水稻,有多難呢?

水稻幼苗發芽適合溫度28~32℃,最適合生長的土壤介于砂土與粘土之間,通氣透水,耐旱耐澇。

而迪拜沙漠怎么看也跟水稻無緣,極端晝夜溫差、地下高鹽度水位、低濕度、缺乏淡水、沙塵暴、缺乏土壤團粒結構、缺乏種植資源,哪一個都是水稻生長的致命殺手。

這里的夏季,晝夜溫差達30多攝氏度,白天地表溫度達50多攝氏度,雞蛋放在地上不到3分鐘就熟了。

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種植水稻,幾乎是神仙才能完成的任務。

富得流油的迪拜偏不信邪,一心要在沙漠里創造奇跡。他們砸重金嘗試了好多年,請過其他國家的專家來種水稻,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當他們聽說袁隆平領導的海水稻團隊在中國鹽堿地、灘涂地種植海水稻獲得成功時,找上門來。

接到邀請的袁隆平團隊沒有被困難嚇倒,二話不說奔向迪拜沙漠進行小范圍實驗種植。

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他們堅持田間調查,身上汗水像下雨一樣往下淌,全身冒“油”,雙腳被厚實的膠鞋焐出了瘡,褲子壞了好幾條,項目調查本就像被水浸泡過一樣。

他們克服沙塵暴、干熱風、缺水等自然災害,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通過“四維改良法”對種植環境進行改造。

經過千辛萬苦,2018年5月,首批水稻成熟。經印度、埃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專家測評,其中一個品種畝產量超過500公斤,還有兩個畝產量超過400公斤。

世界首次在沙漠種植水稻成功。中國科學家,做到了。

袁隆平接受采訪時說,500公斤/畝是理想,沒想到能達到,這說明中國雜交水稻技術遙遙領先。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長喜出望外,將這些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紀念品,親自命名為“AL MARMOOM”品牌,作為未來的“國禮”贈送尊貴的客人。

中國的水稻,又一次震驚了全世界。

現在國內外,很多人都熟悉袁隆平,知道他是世界著名農業科學家,但他1960年立志研究水稻的時候,可不是什么科學家,而是湘西偏遠山區農校一名普通的年輕教師。

當時,“水稻無雜交優勢可以利用”是國際上的權威理論,全世界的農業專家全都深信不疑。

而年輕教師袁隆平,卻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研究雜交水稻。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大白天做夢,異想天開。

在幾乎沒人支持、科研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袁隆平毅然決然,把天大的擔子,扛在了自己肩頭。

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比登天還難。

要研究雜交水稻,首先得在自然界找天然雄性不育株,這在中外歷史上是沒有任何記載的。

而稻穗開花一般在盛夏,中午盛開,花蕊非常小,需要趴在稻叢里用放大鏡尋找,還不能戴草帽,因為草帽會遮擋視線。時間稍長,人就會中暑暈倒。

袁隆平和妻子鄧哲,冒著酷暑,忍受稻葉扎身和昆蟲叮咬,踏遍了附近所有稻田,用了4年時間,查看14000多個稻穗,終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開始了雜交水稻培育試驗。

由于天天下田,袁隆平曬得像個非洲黑人,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剛果布”

1964年,袁隆平在農校附近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1970年,他的學生李必湖在三亞南紅農場附近發現一棵野生稻雄花不育株——“野敗”

在此基礎上,他們幾經曲折,嘔心瀝血,經歷上千次的失敗,選育出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其間,寒來暑往,困難挫折不計其數,幾十年辛苦的付出,換來了雜交水稻的巨大成功。

這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公認是繼墨西哥矮稈小麥培育成功之后,又一項對解決世界性糧食短缺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發明。

但成功并沒有打破有些人的有色眼鏡,他們依然懷疑中國人能不能吃飽飯。

美國人萊斯特·R·布朗在1995出版《誰來養活中國人》一書中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3億左右,需要糧食6.51億噸,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養活中國人。

記者曾就此采訪袁隆平,他淡定回答:“他最大的弱點,是對科技進步對提高農作物生產力的巨大潛力估計不足。

這個回答,何等霸氣。而霸氣的背后,是袁隆平長期領先世界的科研實力。

中國1996年啟動“中國超級稻研究計劃”“十五”期間,推廣2億多畝,增產稻谷250億斤。

中國人不但養活了自己,還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

對于那些懷疑的言論,這個臉打得非常痛快。痛快的背后,是袁隆平和無數人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

當記者問到袁隆平糧食安全問題時,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中國多一點糧食不怕,若少一點糧食,你試試看?

是啊,試想一下,如果中國老百姓飯碗里盛的不是“中國糧”,將會發生什么,誰都無法預料。

而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不但解決了中國人吃飯問題,在世界范圍推廣后,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活7000萬人,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新增的人口。

有人這樣評價袁隆平,“一個人干了兩億人的活”

當代神農,名符其實!

1998年,微軟的視窗系統幾乎霸占了全世界個人電腦桌面,創始人比爾·蓋茨開始有計劃退出日常經營。

有人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全世界有沒有一個人的身價超過比爾·蓋茨?

答案是有,這個人就是袁隆平。

那年6月,湖南某資產評估事務所宣布,經過210天的工作,對11萬組數據資料進行嚴格審查論證,評定“袁隆平”這個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為1008.9億元。

2000年12月11日,我國第一支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一上市,募集資金7億元。

袁隆平是公司的第四大股東,占有250萬股,擁有的股票價值約1億元,袁隆平一下子成了億萬富翁。

面對巨額財富,袁隆平顯得非常淡定,他說:“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里的知識!我這么個糟老頭子,才1.69米高,60公斤重,連骨頭賣了都值不了幾個錢。我把這事看得很淡。我們家里從來不談錢,我一個月工資1600多元,外加院士補助、其他津貼、顧問講學費,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夠了!

其實,這時候的袁隆平,按說可以享清福了,但他眼里盯著的,始終是自己的實驗田。袁隆平不愿意為錢所累,只是想著給老百姓的碗里多加點糧食。

2001年,他即辭去了“隆平高科”董事,并說“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經濟,對股票不感興趣。”笑言自己是“過路財神”

有人問他:“一生中希望有多少資產?

他說:“有一個小小的家,足矣。家再大,只能睡一張床,資產再多,每天也只能吃三頓飯。對錢這個東西我看得很淡,夠用就行。”

在生活上,他粗茶淡飯,十分簡樸,從不講究吃穿, 下雨不打雨傘,出太陽不帶草帽,并說自己“怎么打扮也像個農民”。

共事多年的同事張橋說,“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還有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格昂貴的品牌他覺得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

有一次,他和夫人逛商場,看到打折低至10塊錢一件的襯衫,如獲至寶,他說:“太便宜了,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于是一口氣買了10多件。

作為億萬富翁,袁隆平買東西為何青睞“便宜貨”?老伴一語道破天機:“他的錢都捐了。

他對自己清心寡欲,卻對社會極其慷慨,先后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全部捐贈給了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植科研項目和科技人才。

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專家慕名學習,工作之余,驚訝的發現,袁隆平雖然身家億萬,每個月卻只拿六千元的工資,多家機構表示高薪聘他出國工作。

美國一個大石油財團的董事長當面對袁隆平說,憑他的專利和巨大的國際種子市場,他完全可能成為“洛克菲勒第二”,成為億萬富翁。

對于這些,袁隆平總是一口回絕:“科學研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不愛國就喪失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這樣的胸襟氣度,只用“敬佩”二字不足以形容。

畫家廖開明曾經畫過一幅油畫,名為《袁隆平的豐收曲》。

畫面中,袁隆平站在超級水稻豐收田前,拉響了小提琴,喜悅的神情透著凝重。顯然是在為稻谷造福人類而高興。

豐收田的左邊,卻有個陰郁的畫面,取材于德國版畫家柯勒惠支版畫《饑童》,畫面中貧困兒童的饑餓狀態,讓人唏噓。

這幅畫,十分傳神地表達了袁隆平一生的奮斗和心中的夢想。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田里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涼。”

為了這個禾下乘涼的夢想,年近9旬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仍奔忙于田間地頭,將并不旺盛的精力和體力放在他的水稻培育和研究上,躬耕不輟。

他說“我至少還能干10年!

他還在用英文說:“我還要繼續追夢!

這樣的夢,由小心愿而成大事業,由平凡而就偉大,讓人心生敬意、淚流滿面。

知乎上曾有人問:“如何評價袁隆平?

底下的幾個高贊回答是:

“我一向不隨便評價比我活得牛逼的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到了極致,這就是偉大。”

“評價不敢。四個字:國士無雙。”

位卑未敢忘憂國。不管忍受了多少煎熬、苦難,不管遭受了多少非議、質疑,袁老從未放棄自己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也許他并不像明星一樣,生活在聚光燈下,過得光彩耀目。

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活出了自己有意義的人生。

這,才是我們民族的超級英雄!

排版:淇然

責任編輯:淡淡翠

實習編輯:老泥巴

校對:柳葉叨叨

文章作者簡介:北崖,自由撰稿人,攝影師。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極簡主義生活。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698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02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42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0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9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88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3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75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38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3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4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1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2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97評論 1 29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93評論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0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