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從圖書館借回了幾本書,但近日總是難以靜下心來看書,昨夜失眠了,為了打發時間,我拿起了陳小北寫的《誰的青春不曾落魄》看了看。
我還記得從圖書館借來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給在異地漂泊的自己一絲安慰,也是希望從這本書中找到些許前進的動力,但不得不說我在晚上看這本書是多么錯誤的選擇。
在深夜,人的思想最脆弱,孤獨感也最強,尤其是在節假日里,周圍的朋友都離家近差不多都回家了,我好不容易放兩天假但卻不敢出門,只好宅在家,一是不知道一個人該去哪兒,二是剛交完房租,口袋里空空如也,寒冬將至暖氣費也該交了······
一想起畢業一年多了,依舊一貧如洗一無所有,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有挫敗感,而這本書主要圍繞“蝦米青年”如何突圍來寫的,我以為會是滿滿的正能量,或最不濟也能給我灌點雞湯好讓我安心地度過這個孤獨而又冷清的夜晚。
但我錯了,尚未看完這本書的第一章節,我就覺得危機感撲面而來,這危機感來自于同齡人和我近似復制的生活經歷,面對生活的狂瀾,從奮力起跳到最后無力掙扎的屈服。
據調研,僅北京就有至少十萬的“蝦米青年”,這還只是前幾年的調查,恐怕現在整個中國得有近百萬的“蝦米青年”了,“蝦米青年”是指一群外表光鮮亮麗,工作地點高大上,受過高等教育,有學識,有理想,表面上和城市白領一樣,但月薪卻兩三千(比餐廳服務員,工地上的農民工還少)蝸居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郊區或者潮濕地下室,沒啥生活質量可言,壓力也山大的青年人。但不管怎樣,“蝦米青年”最迫切的希望是能改變現狀,成為都市白領,入住小區。
今天回憶起我去年剛入職時的狀態,那時我一月工資1600,但我上大學時一直希望在異地能有個像樣的“家”,也發誓一定要活得有個人樣,所以硬是和一個同事合租了個兩室一廳的房子,周圍的同學都說我奢侈,家人也都說我嬌氣,雖然多少有點為以后的日子擔憂,但我就是倔驢一頭,始終認為我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咬了咬牙還是住著和我薪水不相匹配的房子。
“不聽好人言,吃虧在眼前”,那時是我對自己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因為剛開始的生活過得真是無比慘淡,由于資金問題我吃了不少苦,受過不少累,但我不曾和爸媽伸手要過錢,我拒絕他們的資助,能獨立生活是對自己最基本的信任。
因為房價平攤后每月就850元,再拋去水電費,公交費,日常的生活用品費用等后就基本所剩無幾了,為了給自己省點飯錢,我處處省,活像一個舊時的“老太太”,什么便宜用什么,沐浴露根本就用不起,反而安慰自己用大天朝兩塊五的肥皂也挺好的,還經用,去年一年我基本沒買過什么服飾,舊衣服不喜歡了,就自己手工改造一下,還是可以湊合一陣子的。
好在我信奉“吃得起泡面就吃得起飯”的說法,頓頓飯我都“親力親為”,我從不買貴的,葷的,少的,只要能管飽就行,因為這段經歷我還去掉了我挑食的壞毛病,因為堅持自己做飯,所以才有了剛開始的難以下咽到今日的美味可口的成就。
天氣暖和點了,我就開始騎自行車上下班,雖然比平時早起了一個半小時,但換來的是日漸有型的雙腿,這一點我還是挺感謝小黃車的,不用花錢就減肥了,哈哈。
再來談談我租這個房子的最根本原因,因為我是醫務工作者,會有兩班倒的情況,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那我的工作將會一團糟,甚至會游離的“犯罪”的邊緣。我是那種時而需要放空自己的人,也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來發泄抓狂,免得哪天我因心累而死。
其實我無數次想過離職,想過放棄回到家鄉,做一只依偎在父母身邊的小鳥,至少不會挨凍受餓,但迫于我簽了合同有違約金十萬,就算把我賣了也掙不回那么多錢,我只好堅持再堅持。
所幸的是,前段時間,我正式轉正了,一切的一切都慢慢有了起色,當今天被告知這個月的工資卡里的數字會翻倍時,我才發現原來人的壞情緒90%果真皆是因為沒錢,雖然有些哭笑不得,但我還是得承認。
我是一只幸運的蝦米,但還有千千萬萬個蝦米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最后希望所有的蝦米都能守得月開見月明,祝愿所有的蝦米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