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我們逃不過要回到“正道”上來
會去看《七月與安生》是因為騰訊發的雙影后的新聞,得承認這個噱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是吸引了我這樣幾乎不太看電影的追劇女的關注,成功又讓我開啟了一段關注電影的時光。
“然而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這部電影是安妮寶貝作品改編的,不是說安主寫的文不好,而是不敢看啊。這青春也太慘了吧,我拒絕,我要捂住雙眼和雙耳,不是小三就是墮胎,總有撕不完的梗,總有抽不完的惆悵煙,好像一不小心女主就要看穿紅塵。可是雙影后,這劇會不會有逆天的不同?我還是看吧。
好吧,又是為了突出個性,正規單位搗亂的梗;又是為了一個磨嘰的男人,撕逼的梗,唯一的不同是這一次的撕逼,顯得文明多了,不是小時代的亂蹬亂抓,還打碎玻璃差點毀了小伙伴的容,他們是隱忍的,默默的撕逼。
重點來了,萬萬沒想到,這部劇最后還是感動了我的。不僅是她們比較文明的撕逼,更主要是因為這部劇較完整的記錄了一個不好好讀書女孩一路的“南墻路”。最近有個比較火的文,叫“生活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她受了懲罰,也撞了南墻,還好終究她是回來了。
生活中,像安生這樣的女孩不少。你不一定和閨蜜有同一個愛的男孩,卻一定有一段想要奔走的時光,那個時候你羨慕“不守規矩的帥氣”、你欣賞“社會囂張的痞氣”,感覺這樣才是青春的模樣。不管主動還是被迫,安生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帶著青春的憂傷、帶著滿腔的夢想、甚至帶著對自我犧牲的感動走上了那條“群演的路”。
這條路那么相似,奇裝異服彰顯著個性、酒醉歌迷突出著寂寞、吐得發昏證明著努力,還有經典的劈腿橋段把這條個性不需要負責的路途表現得更豐滿。然而,這條路上的很多人終究要回來,甚至越走越虛無,就像安生,她歡快的笑從來不是在這條路上,最后她不得不回來了,也終究無法再自我陶醉,她坦白了自己心中的怨。
安生的路越走越迷茫、越走越窄,看戲的人都為她捏一把汗,她不快樂我們也看不到希望。幸虧她及早“回頭”,否則可以預見又容易是一段“失足的炮灰青春”。諷刺的是,都是出走,為什么七月的出走,卻讓人看到一種人性解放的自由光輝、看到財務自由后的幸福時光、看到自己抒寫自己生命的精彩篇章。
這個世界還是很現實的,他大體還是以規矩為中心,分為了三類人,一類謹守規矩,做一個中規中矩的普通人、一類是就是反規矩,處處想凸顯個性,最后被規矩社會所拋棄、還有一類人,是可以超越規矩,甚至是制定規矩的人,而它必然是在你擁有一定能力之后。
碰在石頭上的雞蛋,永遠是炮灰,除非你是改良后的金蛋。有一句流行的話,千萬不要把無知當作個性,把迷茫獻給糜爛,不要輕易去嘗試,每個人心中都有沖出去的悸動,聰明的人會按捺住自己,有了翅膀再去飛,才不至于跌得碎骨。安生回來了,雖然她不一定可以去改變規矩,可終究用自己的智慧看到了溫暖和希望,在這個社會光明正大的去證明自己。
——獻給處在青春迷茫期,總是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