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寫作的人都是變態。
只不過,他們虐待的對象是自己。對,就是死磕自己。
世界名著《霧都孤兒》的作者狄更斯說:
寫作這個職業,就是自找麻煩,自找苦吃,其程度是你想不到的。
看到這里,回想下你每次提筆寫文,尤其是寫作初期,是否你也有過以下的感受:頭腦一片空白;寫到一半不知如何繼續下去;寫完以后,越看越不順眼;看到別人的作品,總是自嘆不如。
包括我在寫這篇文章時,也來來回回經歷上面的幾步。
這是每個寫作者的必經之路。可為什么有些人總是寫得那么出彩,而我們又為何總是無人問津。
寫作是一門技術活,找到門路,也不總是那么困難。
今天晨讀提到,想要獲取信息必須要像間諜一樣鎖定目標、策略誘導、驗證事實。
寫作,我們需要運用間諜思維。
02
鎖定目標――傳遞什么主題。
高爾基:我在提筆之前,總是給自己提三個問題:我想寫什么?如何寫?怎么寫?
西方也有一句這樣的諺語: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通常你哪里也到不了。
寫作亦然。
言之有物、明確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根基所在。
無論寫人、寫事還是抒發情感,你得負責任地告訴讀者:這篇文章,你向讀者傳達的是什么?
寫作的主題可以是:寫作、理財、難忘的事、偉大的人……
雖然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也離不開寫人,很多時候行文需要調動多元素,但是所有的線索和鋪墊都應該是圍繞主題而展開。
比如,寫難忘的人,可以寫他的性格、為人、業績、影響力。寫一件事,側重點應該是著眼于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而不是把注意力偏向這件事發生在一個什么樣的人身上。
另外,寫作目標也可以是涉及的領域。有人寫書評、影評;有人寫干貨;有人專注親子教育;有人獨愛情感。
當然,也有人八面玲瓏、很多方面都能寫。而有的人每一方面都寫不好,比如我。
在簡書,如果你細心留意,就不難發現那些內容有垂直度、能準確找到自己定位的人更容易成為簽約作者。
你要在什么領域用文字表達什么樣的主題決定你將在人們心中擁有什么樣的品牌。
坦誠而言,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果你不介意瀏覽量、粉絲數、點贊數,那么信馬由韁、暢所欲言也無可厚非。
而這,也正是我的痛處所在。
03
策略誘導――有什么技巧
小灶群開營的第一天,波力大神榮耀奪得了第一枚勛章,羨煞旁人。
我也不例外,可是他的榮耀確實也是實至名歸。他獲獎,我是大寫的服。
有小伙伴說,在宣布結果之前波力一直說自己不會寫文章,只是擅長做思維導圖和記憶法。
可是,公布結果以后,波力大神在發表了獲獎感言并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寫作的模式。下面這張圖,你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吧:
看到這張圖片時,想想我自己那些小打小鬧的句子摘抄,簡直是弱爆了。
倒也不是否認自己摘抄的句子,只是我的那些筆記總是過于零散,沒有形成體系,所以關鍵時候沒有能很好地調動起來。
波力大神的這張圖說明了什么問題?
我的第一感覺是――套路。
寫作套路也需要套路嗎?寫作怎么不需要套路?雖說不要做標題黨,但是題好一半文也是眾所眾知的呀。
寫作知識體系的搭建,也反應在遣詞造句的表達上。看以下兩個句子:
1.她失戀了,感到很難過。
2.她失戀了,每天以淚洗臉,茶飯不思,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里,誰也不搭理。
哪個句子更具體、更有畫面感?
同是文字,有感染力的文章才更有生命力。
04
驗證事實――差距在哪里
為什么波力能獲得最佳,而我不能?
因為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波力大神干貨文背后是之前接收的知識的鋪墊。而我的區別大概在于大神走了100步,可能吸收了99步,而我只是單純地走了50步或者走了100步卻才反思了10步。
貓叔提到過,寫好文的一個技巧是:找一個你喜歡的作家,分析他的作品。最近飯團里,他還補充了分析方法:手打名家作品并且讀出來。
分析好文的有什么好處?
不是為了自我懷疑,而是讓你驗證自己和大神的差距。為什么同樣表達同一個意思,我們就是不會用那樣的措辭?
比如,同樣是表達愛情,為什么我們只是用“我愛你”三個字,而舒婷卻寫出了“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身上痛哭一晚”的佳句?
經過對比驗證,我們明白了原來除了平鋪直敘地表達,還可以用對比的修辭來襯托愛得熱烈。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為了證明你的說服力。
假設我們寫作時如果沒有嚴謹的精神,對名言警句張冠李戴、對數據考究隨意亂用,一旦有讀者看出破綻,就會很懷疑你的水平。
我在引用上面舒婷那句話時,略有遲疑。我能想起那句話,但是不確定是不是舒婷說的。于是特意查過才敢放心放進文章里。
這一點,是因為我有前車之鑒的切膚之痛。
驗證事實,是為了找出差距,提高準確性。
05
最后,想和大家以及自己說:寫吧,雖然不一定是最佳。
運用間諜般的思維去寫,即便我們和大神還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仍然要相信我們今天寫的這一篇都會優于自己昨天那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