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合格證
開車上路前,都需要考個駕照,可是當父母之前有人想過要考個父母合格證嗎?
有駕照才能開車上路,只要有了孩子就能順理成章的當上父母。
造孩子的過程的快樂無比,對于孩子而言,卻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孩子的一生在那一瞬間就被定格了。
不管父母什么樣,對于孩子而言只能認命,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
人生下來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為人子女,而后才是為人父母,自古至今,教育都是針對子女而談的。
最近一段時間,我都利用孩子中午在家的時間,陪她學英語。
她學我也學,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懶是人的天性。
我教的小心翼翼,還不能過于強迫,怕產生逆反心理,只能順著毛摩挲,只要完成每天的任務即可。
孩子不聽話了,我就搜出一些父母毒打孩子的視頻給她播放,知足吧,你這輩子能攤上我們這樣的父母,是你的福分。
丫頭偶爾也會反駁,你咋不是比爾蓋茨呢,那樣我會更幸福。
我說,正因為我不是比爾蓋茨,才希望你成為比爾蓋茨啊。
丫頭說,算了吧,咱家沒有那個基因,你沒聽說過,貴族的培養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嗎,你就算是第一代,我才是第二代,我還是做個普通人吧。
孩子們經常會冒出讓大人無可奈何又無力反駁的話。
既然辯論失敗,那咱就只能使用終極武器,我是你爹,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不聽話,是不是屁股又癢癢了,你說,今天是打左邊還是右邊。
孩子小的時候調皮,偶爾打幾下屁股可以震懾,現在孩子大了,只能嚇唬一下,哪敢真打,況且人家也沒錯,只是當爹當習慣了,總覺得應該處處給自己留點尊嚴。
每個人都在想著怎樣教育好子女,誰想過怎么當好父母嗎?
是不是也應該讓父母重回課堂,學一學怎么當父母,都不奢望當最好的父母,只能要及格就行。
那么多育兒的書籍,卻很少有教育怎么樣做合格父母的書籍,那么多培訓班,都是培養孩子,培養父母的培訓班呢,幾乎沒有吧,有了估計也會虧損。
誰去了就等于承認自己不是合格父母了。孩子可以失敗,父母的哪能失敗,即使失敗了也要硬撐,怪只怪孩子不爭氣。
教育是自上而下的,都是長輩教育小輩,小輩教育長輩,那是大逆不道。
有誰敢說,爹,你買本書學學怎么樣好好當爹吧。
說了,估計大巴掌就呼過去了。
世界觀、觀世界
曾經有一篇文章非常火,把孩子當做植物來養,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習性,喜旱的植物你非得要每天澆水,怎么可能不爛根呢。
家里養花都知道按照植物的習性來養,養個孩子就必須的按照大人的意愿來養,這不是怪圈嗎?
父母的通用格言,都是為了你好,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不讓孩子看手機,做父母卻抱著手機,刷抖音,忘了做飯,誤了工作。
被孩子發現了,還振振有詞的說,我看手機是為了工作,你年齡還小,自控力不夠,不能玩手機。
當父母不僅僅是買個學區房,送個好學校,每天管好吃穿即可。
再好的學校,也有落榜的學生,再好的老師也有教好的學生。
學校、老師只是輔助的硬件條件,關鍵還在于內心,子女自己的動力才是最大的能量。
教育是傳承,不是考試成績,而是一種理念。
最近讀了一本書,我接受了一個觀點,世界的中心是以色列。
以色列的歷史變遷悄然改變著世界的格局,以色列的教育在全世界而言也是特立獨行的,每一個年輕人在上大學之前必須服兵役。
他們的軍費預算是非常大的,四年的兵役期間年輕人可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服完兵役,不是直接進入大學,而是利用積攢的資金周游世界3-4年,在充分確立了自己的方向后再去讀大學。
沒有觀世界,哪來的世界觀,想想都可怕,這些大學生都是帶著明確的目標在學習。
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讓我們為人父母的再有機會回爐重造,我們肯定知道自己最需要做的是什么,絕對不會再把時間浪費在通宵游戲或者花前月下。
以色列,猶太人,基本是可以劃等號的,據說美國國會的大部分議員都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大部分也是猶太人。
不討論咱們的教育體制和環境,只能說各有特色,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大環境,總可以適當的改變自己吧。
現在的狀況呢,孩子的好成績都成了父母炫耀的資本,看似不經意的說出,其實心里已經樂開了花。
你家孩子最近學習怎么樣啊?
語文100,數學99,英語100。
中年人在一起聊什么都不如聊孩子,關于孩子教育共同的語言最多,因為可以借此炫耀一下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牛。
什么時候我們的聊天內容變成,你最近有什么進步嗎?又學習了什么新技術?讀了幾本書?
我無力改變什么,也不是譴責我們的教育制度不對,只是說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多反思一下自己。
我對丫頭說,你第一次當女兒,我也是第一次當爹,咱倆都沒有經驗,互相謙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吧。
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人可以永遠無條件的陪伴著你,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影子都會離你而去。
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心靈點燃心靈,做父母的應該把教育孩子的過程也當成自我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