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深圳和老家的距離不算遠,兩端的火車站也不方便,所以大客車成了我記憶最深的交通工具。不過我第一次的火車處女行卻依然是獻給了梅州—羅湖的快車,而且那次純粹是為了體驗一把火車的感覺。
給我比較深刻印象的火車站,除了2014年砍殺事件后就去坐過火車的昆明火車站,就是我沒有坐過火車而去送過三次人的深圳西站。
深圳西站坐落在南山與前海新區中間,是曾經的咽喉鐵路,前者中國硅谷,GDP和房價國內前列,后者即將發展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示范性金融區。但是西站的現狀破舊,相當于一個小縣級市的車站容貌(這里沒有歧視),這一點也不夸張,你可以腦補或者親自去驗證一下。
西站沒有動車和高鐵,不過承擔著重要的貨運和客運路線,也還沒有能直接代替這個路段的長途列車站,一直維持著現狀。2012年東站開通后,已弱化了其旅客交通的作用,也因為用地問題,去年已經有新聞說要搬遷了,也就是又一個曾經非常重要而馬上要告別歷史舞臺的時代記憶了。
對于火車上的記憶,最深刻的,便是2014年穿越10個城市的旅行,火車、動車、高鐵,一次過感受完畢。跟很多人的感受一致,依然是在鐵皮車廂中感受,最容易被刻在腦子里。也一直有個遺憾,沒有坐過真正的綠皮車,都是紅灰車廂。
今天,在火車西站照例送人,我看到了綠皮車,K9060次列車。
K9060次列車,深圳西到湖南懷化,每一次接觸,都很多旅客。這也是無數湖南來深打拼者的烙印。也有我和姑涼的一些記憶。前兩次來,車廂都是灰紅車廂,這次居然兩種不同涂裝的車廂拼接在一起,其中有幾節是綠皮車廂。
那個心中驚喜啊,同時也有些疑惑,因為今年1月份西站的傳統綠皮車已開出了最后一趟,退出歷史舞臺。不過還是以為老一代的綠皮車廂改造的,這下要了個心愿了,心理就差沒想要不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五一旅行了。
不過還好我沒那么沖動,可能真的是老了。
姑涼坐的車廂不是綠皮,送完下來列車馬上要啟動,沒機會上綠皮車廂看個究竟。找了個站臺服務人員問,才知道,這些都是新綠皮車,還有一個很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稱呼“高阻綠”,問這個名字的意思,服務人員還笑笑,你去百度吧。那一笑,還真有點詭異。
出站后找了下度娘,才知道這綠皮車原來還有點故事,剛看到的綠皮車,是新涂裝的綠皮車。
新綠皮車是2014年開始換上的新涂裝,顏色其實有區別,內部也都是空調車廂,不是綠皮車時代的低配車廂。而推動這個換裝的領導正是鐵道公司老總盛高祖,曾因為高鐵降速等一系列的舉措被網民稱為“高阻”——高鐵發展阻礙者。
后又因盛高祖推動的鐵路換裝政策,網民質疑其浪費資源(贊,要情懷也要實在),然后把這種新的綠裝成為“高阻綠”。那時我也終于理解站臺人員詭異的笑了,難怪他不太想說。
火車西站要退出歷史了,那已經不合時代需求的綠皮車廂,終究也要一步步退役,告別。還在其他地區服役的少數綠皮車,何時能遇到,一了我的心愿呢?
理性上完全接受新舊交替,只是,記憶就是記憶,只在記憶里才存在,有那么一點傷懷。
一張2014年昆明火車站出發前的站臺照片,此時又有一層新的感受。
五一假期,屬于勞動者的節日,一起告別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與煩惱,放松身心,找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