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Dalio:「每當發(fā)生什么新情況需要我做出決策時,我就思考一下我做出該決策的標準,然后將其作為一項原則寫下來,這樣大家就能看到具體情況、我對待這些情況的原則,以及我的行動之間的聯系。」
制定組織原則的假設是,你生命中犯過的錯誤都不會只發(fā)生一次,有第一次就有可能犯第二次,為了減少重復犯錯的次數,最好在第一次犯錯時就先寫下你的決策標準,這個決策標準可能與你當時的背景相關:認知、信息、環(huán)境、利益等,如果有可能,可以將這些背景信息作為備注寫下。
如此,組織存在時間越久,不可解決問題的概率就越少,解決問題的方式越成熟高效,出現問題首先在原則清單中搜索找到參考,如果發(fā)現無法找到,則建立新原則,組織成員彼此迭代更新,良性循環(huán)。
Ray Dalio:「在我看來,一個管理者能夠實現的最大成功就是能夠組織其他人在沒有你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次好的情況是你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最糟糕的是連你自己都做不好。」
很多人誤解管理者的概念,以為管理者就是戳著員工做事的人,企業(yè)中,管理者最重要,沒有管理者,企業(yè)就會無法運作。但事實恰恰相反,優(yōu)秀的管理者從來不會戳著員工做事,因為員工會自己做事。管理者不重要,因為管理者不直接生產業(yè)績,員工最重要,因為員工才是推動企業(yè)前行的人。做管理不是管員工,而是建立制度,培養(yǎng)員工,讓員工在沒有管理者時依然可以運作自如。
建立原則的是讓組織所有人都可以按正確的方法做事,有了正確的方法,管理者可有可無,管理者的存在就是為了制定可讓組織事務可以正常運作的原則,管理者如果不制定原則,那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注意,管理者制定的原則,管理者一定要身先士卒遵守做好,如果自己都沒把事情做好,員工又怎么相信這些原則呢?
--
本文是「笨方法學寫作」習作:http://www.LearnWritingTheHardW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