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日時總是很惆悵,尤其是中秋國慶這樣的重要節日。因為只要有節日就必然會放假,而一放假,我就不知道可以去哪里了。元旦是這樣,五一端午是這樣,中秋國慶,當然也是。畢業之前,每到放假時,我總是會看著室友們,同學們,一個接一個開開心心離校回家,然后自己一個人在空蕩蕩的校園和宿舍里待著,直到假期結束,再看著他們一個接一個的回來。
其實我也想回家,但是家里,已經再沒什么人讓我有回去的動力了。
記憶中兒時的中秋正是地里稻子成熟之時,秋高氣爽,大部分的時間里天氣都很好。房前屋后總是有蜻蜓飛來飛去,月光照的谷場上一片潔白,那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團聚的季節。而現在的自己已經離開家很多年,早就忘卻莊稼成熟的時間,手心里曾經干農活磨出厚厚的繭子也都快消失殆盡了。甚至最近的天氣也不似當年那般,始終陰雨連綿,一切的一切,感覺都是陰郁的。
中秋所有的寓意和美好都在于團聚,而當想要團聚的那些人都相繼離去之后,中秋便再也沒有當年的意義了。兒時中秋的快樂,固然在于長達一周的假期,在于平日里難有的美食。但更多的,是可以全家人聚在同一張桌子上,慶祝老人的健康,慶祝糧食的豐收。那時候每年的中秋,爺爺奶奶都會被請在上座,下面是大伯大媽,大哥二哥,二伯家的堂哥堂姐,還有我和妹妹,有時候二伯二媽也會一起,滿滿的一大桌子。
現在的家中,多了三位嫂子,一位姐夫,還有四個可愛的侄子侄女,看起來人多了許多,但卻少了我最在意的,把我養大的爺爺奶奶,少了二伯,也少了早已在外地結婚生子的妹妹。小時候誘惑力滿滿的節日,已經再也無法對我產生任何一點的吸引力。而在所有離去的人之中,唯獨對爺爺始終懷有最深的愧疚與悔恨。
這兩天讀到黑島上的貓客在文章里寫她與爺爺的故事,12年的春節因為一些誤會與九十高齡的爺爺發生矛盾引發爭吵,導致后面爺爺的中風,又進而一步一步的讓事情走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這樣的經歷我也有,甚至比她更加過分。具體時間已記不清楚,大體應是05年的下半年,那時爺爺已經因為腦梗在床上躺了很久,原本就是暴脾氣的他變得越發容易發怒。而那時16歲的我因為奶奶也最終病倒而不得不在上學之余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照顧他們,在爺爺的暴脾氣下也逐漸的積了一肚子火。
終于有一次在他沖我發火拿起床邊的竹棍想要打我時,我徹底爆發了, 伸手奪過棍子并與他進行了激烈的爭吵。過程中我因為過度氣憤一度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直接軟在地上,嚇哭了妹妹,急哭了奶奶。最后是住在隔壁的大伯大媽堂哥他們過來把我弄了過去,又幾乎是所有人都把他給罵了一頓。當我緩過來回到家里時, 爺爺看著我幾次張嘴似乎想說些什么,卻最終什么也沒有說。驕傲如他,想必是對我心疼愧疚卻又不知該如何拉下臉面來說些服軟的話吧。后來的十多年里,每次想起當時的場面,都能一次次清晰感受到他身上所散發的那種痛苦和落寞,也一次次為自己當時的幼稚和沖動而深深的自責與后悔。
在那之后的不久,因為要準備參加中考,班主任安排我住在了他的家里,每個周末回家一次。而就因為這個,我最后一次再見到他已經是陰陽兩隔了。原本家里已經和莊子里走讀的那些孩子們說好誰也不許將爺爺去世的消息告訴我,但偏偏我因為第二天要參加縣里的物理競賽而臨時獲得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回家休息,就這樣,好歹在火葬之前見了他最后一面。
那是06年的3月31號,爺爺走了,6月20號,奶奶也走了,24號,葬禮結束之后我參加了中考。再然后,妹妹輟學出去打工,我也開始自己一個人到外地去上高中,上大學,然后畢業上班。整整十一年的時間沒有回家過過中秋節,曾經的三間磚瓦房已經只剩下幾堵殘破的墻壁,即使是回去也再沒那個熟悉的家,再沒那些讓我想要一起過節的人,索性,就不回了吧。
大學畢業之前和女友在一起,到現在也三年多了。平日里幾乎時時刻刻待在一起,卻也沒能共度過端午中秋這樣的節日。因為每逢這些時候,她總是必須要回到家里去陪伴父母的。她總說我喜歡躲避在過去的回憶里,沉浸在自我陶醉似的悲情里,以此來逃避殘酷和失敗的現實生活。不得不承認,她在對我的性情剖析上面總是十分精準。但無論是逃避現實也好,自我陶醉也罷,某些人,某些事,總是沒辦法不讓自己想起,并且想起時不讓自己憂傷的。
現在已經是30號的凌晨三點多,天亮以后就要趕回省城,連車帶人帶狗將女友送回家去,再坐夜里10點多的火車回省城。至于放假的幾天要怎么過,究竟要不要回家去,到現在也沒完全的拿定主意。但是今年的中秋,自己應該會較往年做出一些改變。因為十多年過去之后,現在的大伯,也到了與當年爺爺奶奶差不多的年紀,再也不是我印象里那個大山一樣的男人了。現在的他,同樣也變成了一個脆弱而敏感,需要關心呵護的老人了。盡管他同樣繼承了爺爺的驕傲什么也不愿意說,但我卻不能再像十年前那般幼稚,那般容許令自己后悔的事情發生。
所以,今年中秋,該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