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留在打谷場上的記憶
? ? ? ? 在我們村土地還屬于集體耕種的哪個年代每個生產隊都有一個占地面積約半畝多的,光滑、平整、實在的一個很大的圓形場地叫打谷場。它是一個生產隊秋收時節的中心所在,收下來的玉米要在這個地方經過一個星期的晾曬后再分到各家各戶中去。收下來的黃豆要在這里晾曬,脫粒。還有割下來的麻籽也要在這里進行脫粒。從秋到春三個季節里打谷場也是孩子們活動,健身,娛樂的場地所在,他們在這里追逐、嬉戲、滾鐵環、打耳等。它最主要的用途是生產隊種植的三四、十畝谷子成熟后要在這里用古老的方式進行脫粒。哪些歡快、喜悅、熱鬧非凡的場景至今想起來就好像又回到了那紅紅火火的四十多年前。
? ? ? ? 秋分過后一年一度的秋收就要開始了,高高的藍天上不時有像棉花一樣白云時而漂過,時而停留。空氣也變得清爽起來,山坡上也退去了夏天里那生機盎然的綠色泛起了微微的黃色,楊樹,榆樹,香椿樹等樹木的葉片也不停地從枝條上向下脫落,在蘋果園上工的人們挑著一擔擔的黃色的,紅色的,綠色的蘋果從通往村莊的路上,街上穿行而過,吸引著過往的行人。小孩們更是眼饞著口水都要快流出來了,跟在挑蘋果的人身后一路尾隨。成片成片的黃澄澄的谷穗低下了沉重的頭,在微風的吹拂下谷草發出沙沙的響聲,大田里的玉米也基本成熟。金色的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是一年中農民最繁忙,最勞累的季節,也是充滿笑臉的季節。
? ? ? ? 谷子收割開始了,男人,女人,老人,放秋假回來的學生都拿起鐮刀參加到了收割谷子的勞動中來,在較大的地塊兩人一組,排成一排,一人在前面一手握住大把谷子,一手揮舞著鐮刀彎著腰向著谷子快速地砍去,一把把的谷子割下來后,平整地放在地上,另一人在后面把谷穗對整齊握成一大把一大把的,每十把圍成一個圓,也恰巧是一個谷子,便于挑谷時打捆。眾多的人們在地里不停地揮舞著鐮刀,谷子一片片地倒下,一把把谷子圍成有半間房大的圓圈有序地擺放在空曠的大地上,蔚為壯觀。等待三四天后谷穗和桿變干了后就可以挑回打谷場上去了。
? ? ? ? 打谷場一般都靠近村邊,便于各戶把分到的糧食搬運到家里去。每到谷子即將收割前先要把用來做打谷場上的莊稼提前收獲,空出地塊進行整理。打谷場的平整是一件勞累,耐心,細致的活,都是由男人們來完成。首先要把留在土地里的根茬除掉清理出場地以外,用鋤頭,镢,耙等農具對場地進行平整,然后四個青壯年男人每兩個人一組,各拉起一個由木框套著的石磙在場地上一圈圈地不停地轉動,把小點的土塊壓碎,小的石塊壓到土里,對表層土壤進行碾壓,直到把場地碾壓實在才算完成一道工序。此時生產隊長會讓男勞力挑起水桶從水池里把水一挑挑的挑到打谷場上來,再用大鐵勺一勺勺地把水均勻地潑在被石磙碾壓過的場地上,讓碾壓過的土壤變得差濕潤起來。第二天清早在場地上撤上谷糠,把谷草捆成一個扇形形狀,在上面放上些稀泥,一人拉著扇形的谷草在場地上不停地拖動,男人們再一次拉起石磙對場地進行碾壓,直到場地變得細膩、光滑、實在,在谷糠的映襯一個略帶黃色的打谷場就算完成了,再經過幾天太陽光的照射打谷場會變得更加堅硬,實在。
? ? ? ? 打谷場變干變硬后,青壯年男人們挑起黃澄澄,沉甸甸的谷子一路小跑地把谷子一挑挑地挑到打谷場上來。在這個時段里通往村莊的各條道路上你都會看到挑著谷子的男人們汗流夾背的穿梭往來,輕快時嘴里也會哼上幾句上黨梆子現代戲《紅燈記》、《沙家浜》中一些流行的唱腔,可以說是苦中作樂,也可以說是農民經過從春到秋的辛苦勞作換來豐收的一種喜悅。一挑挑的谷子挑回來后垛在打谷場的周邊,高高的,像一個用谷穗壘起的一道黃色長廊,引來不少人駐足觀看。小孩子們也會在打谷場上跑來跑去,湊一份熱鬧。
? ? ? 打谷也就是對谷子的脫粒,都是選擇在一人個晴朗的天氣進行,一大早各家的婦女有五十多歲的長者,有年青的媳婦,也有十八九歲的閨女,她們拿著菜刀圍著打谷場的四周排開。男人們把垛著的一個個的谷子搬到女人的面前,女人們一手抓住谷穗,一手拿著菜刀子快速地把手中的谷穗切下來后扔到了場地上,男人們搬運谷子的同時還要把切了谷穗的谷草重新捆起來垛在場地的邊上,留著捆玉米秸桿時使用。此時場地上男人和女人的吆喝聲,婦女切割谷穗時和男人捆扎谷草時谷草發出的聲音混成一片,可謂噪聲四起,喧囂噪雜。一把把的谷穗從女人的手中飛出,慢慢地在前面堆起一個小谷堆,一個個的谷草在場外立成一片,大約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緊張而有秩序的勞動谷穗切割完成了,男人們手拿木杈把切下來的谷穗均勻地攤到打谷場上,等待著對谷子的碾壓,看上去像一個巨大的,黃色松軟的圓地毯帶著誘人的香氣靜靜的臥在打谷場上,清新淡雅。
? ? ? 早飯過后,火紅的太陽照耀著山村周圍的山野,照耀在寬闊的河谷,照耀在豐收在望的玉米田里,也照耀在了打谷場中的谷穗上。谷穗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太陽光的照射,附著在谷穗上的濕氣也被蒸發殆盡,變得更加干爽起來。兩個農人頭戴草帽,每人各趕著一頭牛,一手用繩子牽著牛頭,肩膀扛著木欽,老牛拉著石磙在農人的驅使下在谷穗上一圈圈地轉著,石磙不停地發出吱紐吱紐的聲音,好似美妙的音樂縈繞在打谷場上,隨著老牛的拉動,石磙的轉動,谷粒不斷地從谷穗上脫落下來,另外的人用木杈子對碾壓過后谷穗不停地翻動,谷粒被落到地上。他們邊勞動,邊說笑,臉上呈現出了喜悅的表情。這時打谷場上也格外的熱鬧,不能參加秋收勞動的小孩子們聚集打谷場上來了,看一看老牛拉石磙的新奇,看著黃澄澄的谷穗,他們時而在場外面轉轉,時而跑到場地中來跟著老牛一圈圈地轉悠,有的把垛著的谷草作掩體捉開了迷藏,打谷場也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谷穗經過一個上午的反復碾壓,翻動,谷粒基本上都從谷穗上掉了下來,谷子的脫粒就算完成了。
? ? ? ? 下午是打谷場上最為熱鬧的時段,十幾個男人們頭戴草帽,手拿木欽把場地上谷子集中成一堆,上了年紀的老人手拿掃帚對散落的谷子掃到谷堆傍,。當微風吹來時,手拿木欽的十幾個人們抄起谷子用最大的氣力把谷子送到空中,十幾個木欽此上彼下不停地在空中舞動著,粒粒飽滿的谷子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了谷堆上,谷糠和未長滿的谷粒在微風的吹拂下像天女散花一樣劃成一束美麗的弧線落在了場地傍或場地外,拿掃帚的人則緊張地揮動著掃帚整理著谷堆,這一個過程叫楊場。風停了,人們稍作休息,他們說說笑笑,盼望著微風再一次吹來。當風再一次來臨時人們抓緊時間快速地抄起手中的木欽把谷子向上送的高高的,谷糠被不斷地刮跑,經過幾輪緊張勞動后一堆黃澄澄的谷子就堆在了打谷場上,看到透著香氣,粒粒飽滿的谷子,人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臉。這是他們一年的勞動果實,是辛苦勞作換來的結晶,是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希望。在哪個年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谷子產量低,人們都把谷子看作是改善生活的重要糧食之一。一般的人家三五天才能吃到一次小米飯,可以說比今天的大米,面粉還顯珍貴。誰家女兒生了小孩了作為長輩的父母親總要從自己的口中省出二斗小米來作為看望一下月子中的女兒,雙方的的親戚也會拿上點小米來看望一下。現在在我們陵川一帶地區還流行著誰家生了小孩了送米的說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的人們已不在送小米了,而是變成了現金。但在哪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里,小米成了主要的營養食物,小米可以熬米湯,可以做稀飯,也可以做成干飯,產婦在小米的提供的養分中虛弱的身體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奶水也十分充足,嬰兒在母親豐富乳汁的營養下,長得又白又胖,一天天地快速長大。
? ? ? 傍晚時分一場熱鬧非凡的分領谷子過程在打谷場上有序地展開,各家的男人、女人、小孩帶著口袋聚集在了打谷場上來了,人聲鼎沸,喧囂噪雜。在隊長的一聲指令下男男女女都涌向了谷堆傍來,爭先恐后地把黃澄澄的谷子裝入了各家的口袋中,在監收人員計算后,算出給各家各戶應分得谷子的多少進行過秤,記賬后懷著喜悅的心情把谷子扛回各自的家中,享受一年來的豐收果實。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7月30日寫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