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可是現實生活并沒有如此的線性關系。出門闖蕩半生,歸來一無所獲不是沒有可能發生。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是不是進入一個困境當中,無法單靠內部環境下的努力去改變現有的狀況。那么,有哪些困境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
困境1:死結
例如,一把鑰匙被鎖在房間里,但要進入房間必須要這把鑰匙。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借助外部的方案,要么爬窗進,要么找備用鑰匙,一味地去想把眼前鎖撬開著實徒勞。所以,跳出本來努力的范圍,尋求外部的解決方案才是正道。
困境2:非線性關系
我們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但這并不代表“兩分耕耘兩分收獲”。
好比09年的時候,中國投入的4萬億,能夠帶動至少當年8萬億的GDP增長。但8年后的今天,央行再度投入4萬億,還能拉動相同額度的GDP嗎?顯然不能
同樣的,在銷售這個領域一直存在“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正是證明了你前期的努力或許在為以后的某一年積蓄力量,而后會有爆發性的增長。
困境3:時間延遲法則
這和困境2有類似的地方,我們天然的認為行為的反饋都是即時出現,但往往我們發現,當一個結果出現時,它是需要往往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前一直持續不斷地投入和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科學屆的各項偉大的發明,諾貝爾獎這顆璀璨的明珠,不都是科學家們日復一日的努力成果嗎。
困境4:關鍵限制因素
任何一個人,或者是一個企業都有長短處,當你的時間窗口不足時,是發揮你的長處、還是避免你的短處,都面臨一個取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個時候的關鍵是做出對的選擇,才會對你預期的結果產生關鍵的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