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多網友對于“把天聊死了”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和反省。那么把天聊死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看看以下網友總結的經驗吧——
“你這樣想我也沒有辦法”
“你又怎么了”
“我錯了行了吧”
“我又怎么了”
“隨你便,你愛怎樣就怎樣”
“對對對,你沒錯”
“多喝水”
“哦”
“......”
這有問題嗎?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沒做什么,卻總是把天聊死。
就是因為你什么都沒做,所以才會成為話語終結者。快來看看我們在和他人聊天時,除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還需要做什么吧。
《給人好印象的秘訣》一書中有如下的敘述:
你和別人在一起時,無論是你在說話的時候,還是傾聽的時候,都要進行眼神交流并且繼續保持下去。不時地點點頭,表明你正在理解對方對你說的話。要微笑,特別是對方在向你微笑時,更要報以微笑。最為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們對你說的話上。
當你在認識什么人時,花時間在內心幫自己放在觀察者的視角,真正地試著去理解他的視角。你越是有意識地,越是歷歷在目地做這件事,越好。
我們更有可能感到,可以信任那些可以相信我們的人,那些一直對我們公開合作而不是和我們爭執的人,那些把我們的利益放在他們利益之前的人。
其實,聊天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首先讓對方感到溫暖和舒適。眼神交流、點頭、微笑的積極傾聽法,是表達溫暖的三個重要指標。
除此之外,
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同理心和擔心,信任對方讓對方感到舒適也是需要我們做到的。
聊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而是經過大腦過濾的精華的表述。有時候并不是別人不愿意理你,可能更多的是我們在聊天時給了對方不好的體驗和感受,讓對方感到不舒適。
于是我用一周的時間試著提升自己的“溫暖值”: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更多地關注對方的話語和感受,注視著對方的眼睛,安靜用心地聆聽,在對方分享自己旅行的美好經歷的時候會心一笑,隨著她描述的危險場景也開始緊張和擔心,并把自己類似的經歷也分享給她。不知不覺聊了兩個小時,大家還不盡興。為了不影響睡眠,才結束了臥談會。
原來,聊天也是可以停不下來的。
你呢?還在因為把天聊死沒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