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被一封霸氣外露的辭職信震撼到了,一張圖為無錫中醫院某員工浦某某的辭職信相當吸睛。
這封堪稱“史上最霸氣” 的辭職信,是一個工齡11年的醫院護士所寫,因其是合同工,受到了同工不同酬的歧視,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囧境下搞起了副業。
副業顯赫的成果讓女護士霸氣外露的甩出一句話,“我在醫院已經看到了我退休時的樣子,30年180萬,這個在我閑暇之余僅兩年就能掙出來的數字,又何苦要花30年?”
據說有網友百度后發現,霸氣女護士號稱“ 江蘇微商女神”。
馬云說,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干得不爽。女護士干的不爽但辭職信甩的爽快、霸氣。
2
這封辭職信為什么霸氣?因為辭職者有底氣,她有現實的財務資本和實現財務自由的潛力。
記得有次上課老師問研究生班的同學們,“你認為什么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含蓄的同學答曰,過普通人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喜歡哲理的同學答曰,自我發現;浪漫的同學答曰,和你愛的人浪跡天涯;現實且張揚的同學答曰,財務自由,時間自由。
當時有人不屑于俗世的財務自由,有人說達到財務自由乃圣人也。為什么總有好些人不懂?財務自由并非金錢多少衡量的,不是人人能成為巴菲特,但達到財務自由還是可能的。
重要的概念重述第二遍,財務自由是個人或家庭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主動投資而不是被動工作,即不依靠工作收入可以完全覆蓋個人或家庭發生的各項支出。
舉個栗子,你每月稅后工資20000元,月開銷為10000元,如果你的支出只能由工資支付,那你永遠別想財務自由。因為工作一旦停止,則收入戛然而止。
但是如果你除了稅后工資之外,還有其他被動收入,比如投資收入或房租收入15000元,你的日常開銷仍為10000元,或者略有增長但仍然小于15000元,那你就可以不用為了錢而工作,你就已經達到了人人都羨慕的財務自由狀態了。
可見,財務自由有兩種達成方式:但前提是必須要有靠出賣勞動時間的工作之外的被動收入。
方式一、將被動收入養大,養大到能覆蓋你的日常支出。
方式二、如果被動收入養不大,清心寡欲吧,消減你的日常開支,也有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
但我們大家的欲望是水漲船高的,雖說工資跑不贏通脹,但欲望跑的遠遠比通脹快。高科技、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種種便利,也帶給我們愈來愈難以滿足的欲望。
所以,決定財務自由除了被動收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個人或家庭欲望,在欲望增加的趨勢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
3
有個電影《遺愿清單》,講了老富翁愛德華?科爾因患病住進醫院,遇到同病房的汽車修理技師老卡特,科爾偶然發現了卡特的“遺愿清單”,他運用自己的力量和財富,幫卡特實現了他紙面上的瘋狂構想。
透過電影,有人說追尋幸福任何時候都不會太晚,我們每個人的人手都應該有這樣一張敢于追夢人生的清單;有人感嘆人生苦短,想做的事不要拖到最后留著遺憾。
我卻感慨不同階層的人物命運,卡特若不是遇到富翁科爾,遺愿勢必要成為此生彌留在紙上的遺愿,隨著他人生的終結消失無影。
卡特有幸遇到科爾,這是電影戲劇性的安排,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遺愿清單不能靠天上掉下個科爾來實現。
唯有財富能幫你實現你愿望清單,不讓其變成遺愿清單,財富體現著生活的尊嚴。
沒有財富,哪里來的霸氣辭職信?沒有財富,哪能實現愿望清單?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何談理想?何來自由?
如果說人生除了專業的教育之外,最該輔修的一門課程就是理財。專業交給我們工作之本,是賺取財富的第一通道,但除此之外,我們應該有第二個開源之道。
最后借用某人一句名言,為未來做準備的最好方式是籌劃它,理財不僅是籌劃未來,更重要的是購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