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金庸的封刀之作。
《鹿鼎記》一反武俠小說的一貫風氣,開創了沒武功靠運氣也可以逍遙天下位高權重,還能抱得美人歸的武俠文風。
教壞了無數小說作者,雖然有可能是現在的小說作者教壞了查老師。而且嚴重違反了武林潛規則——不能和皇室扯上關系,不能入朝堂;言出必須實現;好色可以,不能因美色誤了天下;身為高手,不能做暗地里偷襲。而韋某,樣樣都做不到,肯定是他上輩子造孽太多了,所以通過了上帝的考驗,派他來禍害人間。
《鹿鼎》大概是受了當時“釣魚島風波”的影響,所以鹿鼎記大大地為“釣魚島是中國的”說法搖旗壯勢。一開始還是好聲好氣地為通吃島改名做鋪墊,后來目的慢慢地浮現出來。在最后還站出來吶喊——“釣魚島是中國的!”金庸的一腔愛國之心就這么透出。而且還大力發展民族統一,沒看到韋小寶的娘親自個兒說了嗎?韋小寶可能是漢滿蒙回藏任何一族的后代。
江湖中人涉足官場一定沒有好事,江湖祖宗們千百年來總結的智慧結晶一定不會有錯。韋小寶不愿意離開朝廷,又不愿意和江湖中人恩斷義絕,傳說中的忠義難兩全。
我忽然想起一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括韋小寶的身不由己——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韋小寶雖然混蛋,但凡事以義氣為重,在他眼里,和康熙的朋友關系是義氣,不能置康熙不顧;但是茅十八是他的大哥,也是義氣,不能對茅十八不管不顧。可是康熙是清朝皇帝,茅十八是專門跟清朝作對的天地會的仰慕者,兩人雖然不是天生冤家狹路相逢,也不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只不過路不同“相作對”。
據網友評選,最難受的感覺就是夾在中間難做人。韋小寶本來一小廝命,就是戲文看多了惹的禍,把戲文說的當成真的了。一不小心一只腳踏進了朝廷這個超級糞坑里面,又一只腳踩進了江湖這鍋八寶粥里面,爬啊爬,沒爬出來又掉了下去,而且掉得還更深了。
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棵可憐巴巴的小草,感激涕零的想要抓著爬出去結果一看草還是是長在八寶粥里面的。總之一句話——白忙一場。終于爬啊爬爬出來了糞坑,二話不說以江湖中傳說只聞聲不見影,快如閃電,威力無比,誓壓一點紅和西門吹血,力挫小龍女和風清揚,越過劉翔和羅伯斯,超過聶隱娘和空空兒,令人聞風喪膽口水直噴的vip會員升級版凌波微步扛著一家老小歡歡喜喜地跑去麗江,挖個坑躲起來做鐵桿鴕鳥以謝天下了。
地球人已經阻止不了韋小寶泡妞的腳步了,韋小寶只要聽到哪里有美女,一定會赴湯蹈火不惜一切代價地跑過去搭訕。只要邁出了泡妞的第一步搭訕,一切美女皆是囊中之物。
刁蠻任性的公主陛下?分分鐘征服。貼心小棉襖雙兒?一個是送上來的小綿羊,一個是虎視眈眈的大灰狼,誰勝誰負看看就知道。綠林出身的曾柔?一見鐘情是怎樣發生的,懂不懂。睿智而且名花有主的方怡?任你名花有主,我來移花接木。純得跟一張紙似的小郡主沐劍屏?嘿嘿奸笑,正合我意!成熟嫵媚的教主夫人?還不是個小女生。
既然有了這么多各種各樣的美人,那么師妹阿珂小美人當然是壓軸大戲。第一印象不好沒關系,看我泡妞大法,就是明知道是自己流氓地痞都只能嫁了。幸好韋小寶沒有生在現代,不然憑借他的本性,融合了二十一世紀的網絡傳遞速度和微博微信,一定會成為二十一世紀最有名的采花大盜。
阿珂的情人鄭克塽,整一個一無是處的小白臉,光看外表還好,翩翩如玉公子一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不知道當年鄭成功的英姿颯爽,怎么能生出這么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孫子呢?
還懦弱無能沒骨氣,前一秒還慷慨赴義的樣子,下一秒就對敵人狗腿子似的。仗勢欺人死鴨子嘴硬,智商也不咋地,韋小寶這樣的人都可以耍的團團轉。難道是董國太的基因太強大,傳承了一代又一代。讓阿珂不得不承認其實鄭克塽的人品敗壞程度已經到達了一個韋小寶無法達到的高度。
其實鄭克塽應該沒這么不堪,應該是金庸為了突出其實韋小寶不是人渣中的極品,流氓中的光棍,獨一無二的占據著流氓地痞的第一位置。一山還有一山高,還有更加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家至少表里如一,敗絮其外,敗絮其中。
躺著也中槍的不只是鄭克塽,看咱們聰明可愛的小黃蓉在《神雕》里面都要被黑出翔來了;《倚天》里面宋遠橋和他兒子簡直是天生和女人是冤家,一個頭上閃現著點點綠光,一個見了個女人魂都丟了;《射雕》里面,全真七子也被惡搞的夠慘,一個迂腐不思變通的大帽子算是永生永世地扣上了;《天龍》就是和少林寺過不去,少林寺不但出了個自己帶頭違反清規的方丈,讓少林寺的面子里子都墜落到了海平面以下。
韋小寶的形象雖然與其他的金庸小說人物的一概瀟灑俠客形象脫了軌,但是喜歡游山玩水的習慣還是沒變,常常出差。天南海北地玩,最遠被糊里糊涂地被女人拐到了俄羅斯莫斯科,還在各地物色大小老婆。
韋小寶就是一好色的胚,見了女人的嫣然一笑,腦袋當場當機,傻傻的什么都忘了,嘴角一絲可疑的,半透明的液體流下,雙目呈90度呆呆凝望。假如用手機拍下來,會看到一個標準的白癡造型。好不容易緩過神來,“咦,糟糕,大大的糟糕!我剛剛答應了什么?what′s this?!”到時候想賴也賴不掉了。
國師是永遠的大BOSS,看看吐蕃的桑結國師的聰明智慧,就是九難這樣的絕頂高手也被揍得夠嗆,只不過終究是敗在了韋小寶這個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做要面子的流氓手里。而《神雕》里面的金輪國師,比銀家公孫老頭都還能夠折騰,是楊過的終身大敵。還有《天龍》里的鳩摩智,是段譽的終極克星,任秀才武功再舉世無雙,還是斗不過兵。
戲文對于韋小寶,就像GPS對于路盲一樣重要,沒看到嗎,銀家之所以能夠在朝堂里面混的風生水起,是因為有無數戲文做朝堂古代版指導領頭羊。莫斯科女皇之所以能夠走馬上任,是因為某莫斯科諸葛亮”揚州十日“看多了,還活學活用的。
后記:金庸小說人物點評寫了10篇,涉及金庸先生的13部小說,剩下《越女劍》和《連城訣》沒有點評人物,我覺得《越女劍》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很簡單,沒有什么可以點評的;《連城訣》太悲情,是金庸小說里我唯一不敢再看第二遍的小說,我不想點評。10篇金庸小說人物點評,都是在2015年已過去的五年級暑假完成,累計兩萬三千多字,我只是想記錄自己十歲的時候對金庸小說人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