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信息飛速增加、娛樂信息急劇攀升、廣告信息鋪天蓋地、科技信息光速遞增、個人接受嚴重“超載”……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關鍵信息,迅速獲得競爭優勢,搶占制高點,是我們脫穎而出的必修技能。
今天晨讀分享的書是《像間諜一樣思考》,主要從鎖定目標、策略誘導和驗證事實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作者卡爾森曾在中情局從事間諜工作,當她離開中情局,繼續對職業生涯進行探索時,她驚訝地發現,美國中情局的工作教會了她很多能力,這些能力比她此前所有工作崗位提供的技能更有價值、更適用于商業操作。這個發現促使她在充分尊重中情局、遵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把間諜世界的一些精彩技巧,尤其是獲取關鍵信息的技巧通過《像間諜一樣思考》這本書展示出來,讓廣大讀者從中受益。
所謂“間諜”,廣義來說,是指從事秘密偵探工作的人,從敵對方或競爭對手那里刺探機密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間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過秘密或公開途徑竊取情報。畢竟,間諜這種時刻在刀尖上舔血的高風險職業,且不說“信息失誤,全軍覆沒”,光“信息延誤”,就可能“滿盤皆輸”。所謂“得信息者得天下”便是這樣的道理。那么,如何像間諜一樣思考,快準狠獲取關鍵信息呢?
①『鎖定目標』
中情局官員花費大量時間針對目標對象制作個性化的「鉤子」,一個合適的「鉤子」通常包括下面三個要素: 初次見面的理由,建立聯系的理由,持續見面的理由。理想的「鉤子」能迅速與目標對象建立互利關系。
中情局所謂的“鉤子”是我們獲取關鍵信息的途徑,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制作最佳“鉤子”,鎖定目標則是首要任務。
歡樂頌中的曲筱綃意識到父親不可能輕易把產業繼承給自己后,決心通過行動和業績來征服父親,實現爭奪家產的最終目標。拿下哥哥難以搞定的GI代理,既能打壓哥哥,又能彰顯自己能力。然后她通過調查發現鄰居安迪是幫自己搞定GI項目的關鍵人物,于是她放下和安迪的沖突,馬上帶著禮物站在安迪家門口登門謝罪,可憐巴巴地請求安迪原諒。最終在安迪的幫助下,曲筱綃順利打贏了第一仗。
安迪和曲筱綃本是完全不搭邊的兩個人,工作也沒有任何交集。由于曲筱綃目標明確,判斷準確,才讓她迅速鎖定目標“安迪”,從剛回國與哥哥對抗的劣勢中轉危為安。
“鉤子”連接的不一定是局內人,有時候也可能是看起來毫無關系的“局外人”,這就需要我們像間諜一樣留心注意,細心排查各種信息源,鎖定目標后,運用“鉤子”三要素迅速與目標對象建立關系。
②『策略誘導』
誘導而非審問,兩者的差別極為關鍵。使用策略性誘導從而獲得想要的答案,通常要避免直接問問題。你要循循善誘,提問題時必須環環相扣,邏輯嚴密,使對話順利清晰。
在現實中想用好鉤子,需要學會用策略性誘導。個人想使用策略性誘導這個技巧時,只需知道自己需要的信息究竟是什么,然后預先設定各種問題或話題,找準能使我們獲得所需信息的談話方向,最后得到一份完整的答案。
假如一位理財經理想向客戶推銷理財產品,可以先抱怨下股票、房價、賺錢很辛苦之類的。這些話題比較容易引起客戶共鳴,且和理財經理的工作具有較大關聯。在得到客戶回應后,便可自然、禮貌地詢問客戶是否有炒股,一般傾向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操作等循序漸進的問題,來獲得客戶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投資偏好等信息,從而為客戶推薦合適的理財產品,提高成交率。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提問方式以及提問內容都是至關重要的。過于含糊不清或謹小慎微很可能得不到所需信息;然而過于直言不諱或咄咄逼人也將導致溝通失敗。
③『驗證事實』
一些恰當無誤的解釋,內部的獨家新聞,以及第一手的資料往往勝過最為縝密的數據分析。有時候需要你在場才能真正理解這一切——而如果你不能在場,就需要有人替你在場。
拿到信息不加以驗證就直接采用,無疑是魯莽且危險的。縝密如中情局對獲取的信息堅持“要信任對方,但也要查證”的原則,英明如唐太宗奉行“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宗旨,只有多方求證,方能避免陷入信息盲區,做出錯誤決斷。
比如你看中一套位置很好的二手房,但是否值得買,除了聽中介機構和業主的介紹之外,最好還聽聽同一小區其他業主對小區管理、住房質量的看法,另外再問問保安小區安全、人口流動情況等。這樣綜合考量做出的決定,絕對比只聽中介、業主一面之詞下的判斷要靠譜得多。
當我們通過3個不同的途徑,收集到的信息都相同時,這個信息才是“經過查證的事實”。切忌陷入對信息精密分析的陷阱,而忘了求證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001 鎖定目標,制作個性化的“鉤子”建立關系,獲取第一手信息;
002 策略誘導,根據對方回答拼湊出完整信息;
003 驗證事實,判斷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得信息者得天下,快準狠獲取關鍵信息,就按上述三部曲進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