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會疑惑,從前的時間年里,天天學習天天作業,視乎所學的知識并沒有真正的用到生活中。也有很多小伙伴會調侃,人生的知識巔峰可能就是高中畢業的那一段時間了。
也許這些疑惑或者調侃并不是空穴來潮。想想,學了9年語文,大學甚至還要學1年,好像除了識字,也沒有培養出多少作家文豪;學了9年數學,大學甚至還要學2年,好像除了買菜需要計算以外,也沒有多少運用的場景;學了6年英語,大學至少還要通過4級,好像在生活中用的也不多,要不是某些工作需求,基本就是英文盲;學了6年物理,大學物理課以外還擴展了熱力學、流體力學好幾門,可生活中往往都懶得去分析身邊的各種現象。
然而,學習的本質難道是記住某個知識點、背誦些詩詞歌賦那么膚淺么?絕不會的。
學習的意義在于,給自己在學習的能力上賦能。無論是什么文憑,無論是什么專業,是不是可以不再用成績分數來評價一個人學習好不好,而是通過觀察這個人面對新生事物、面對困難挑戰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通過學習和適應來解決問題,甚至成為專家高手。
我想,就應該這樣。
學習了語文,做不了作家文豪,可是對歷史、政治、文藝等各種人文的關注,不會再是那樣的膚淺,你會深挖下去,用自己對字里行間的剖析、對邏輯思維的推導,最終能形成獨到的見解和觀點。
學了數學,難道買菜就花費了數年的積累么?是不是當知道月嫂26天薪酬,就能算出60天應該付給她多少?是不是當銀行忽悠你辦理短期信用貸,只需要收取萬3的每天利息時,并不代表年化利率會在10%以下?
學習了英語,即便沒有出國的機會,但面對世界融合的趨勢絕不會那么的恐慌,工作的需求的確會促使人進步,而生活中多掌握一門語言,即便是看美劇也不再依賴于字幕組的盜版冒險。甚至在某些條件下,學習更多的其他語言,包括C++或者python等,也能靈活的運用當年學習英語的類比和方法。
學習了物理,看世界的角度一定要提高一個檔次。知道為什么固定翼飛機能夠飛起來,就應該能夠明白減搖鰭零航速減搖是騙人的;知道為什么格力美的能把空調造好,就應該能夠明白制造空氣能熱水器的成本不會貴到哪去;知道軍用船舶的穩性,就應該能夠明白商用游輪在大海上航行的危險會從哪里來。
回溯學習的意義,如果能夠弄清楚,自己學到的是知識,還是學知識的能力,就一定會更清晰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在現在所面臨的困境,認識自己未來應該做什么打算來完善自己。
所有,這么多年的學習歷程,你學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