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啥想法,讀書也讀得亂,后臺有催更,就隨便說兩句讀書。
1
本文所說“讀書”是讀閑書。
跟工作和專業(yè)有關(guān)的書讀得再多,也不算讀書,最多算學(xué)習(xí)。
全國每年賣得最多的書是教輔材料,這些當(dāng)然不是我所謂讀書之列,否則人一生讀書最多時就是上學(xué)時代。
郭靖把“九陰真經(jīng)”背得滾瓜爛熟,不能說他讀書多,但黃蓉教楊過《論語》《詩經(jīng)》,那就是讀書了。反之,讀書人讀《論語》,不能叫讀書,讀《武經(jīng)七書》就叫讀書了。
歷史學(xué)者仇鹿鳴有本書,名字就叫《讀閑書》,對他仍是本行歷史的雜文,但我們讀來自然算讀閑書。
2
接著上一點的定義說,因為是讀閑書,所以讀書只是個愛好。
既然是愛好,那就和別的愛好一樣,誰也不比誰高明。當(dāng)然,像吃喝嫖賭抽,那不叫愛好,別和這樣的比。
我愛讀書,你愛打球,文武殊途,各有功效,一個練身體,一個練腦子,都很好。
刀有胡家刀,劍有苗家劍,不分高下。
不讀書的人別說讀書的人是書呆子;讀書的人也別看不起不讀書的人。
讀書的人,既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也不是仗義皆從屠狗輩,負(fù)心都是讀書人。
3
凡是愛好,最大的特點是娛樂自己,次之是不求回報。
沒聽說哪個愛好是為了求痛苦。為了每天找點不痛快,所以業(yè)余時間去讀書,那還不如在公司待著呢。
娛樂了自己,那就是最大的回報。比如愛唱歌的去卡拉OK,還得花錢,圖個啥?不就圖個高興嘛。如果唱一晚上歌,拿點錢走,那就是駐唱歌手了。
如果讀一本書,想著怎么賺點錢,那就不是愛好了。
當(dāng)然,把愛好和專業(yè)結(jié)合起來特別好,就像周伯通,練武是專業(yè),更是愛好。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兩者通常不是一回事。
4
說不求回報,其實讀書有回報,就是見事能明白些。
當(dāng)然,這是副產(chǎn)品,不是讀書前就奔著這個來的。
也有讀了好多書,遇事仍糊涂的,那是“兩腳書櫥”了。就像王語嫣,背了一腦袋武學(xué)套路,自己半招也不會。
書讀得多了,就算不主動思考,看問題多少也能聯(lián)系起來。
就像任何一招到了蕭峰手里,雖沒專門練過,但也不得了,那就是觸類旁通。
不說別的,這年頭陰謀論特別多。陰謀論的特點就是無法證明,但也無法證偽。讀書多了,不用證偽,也能辨別真假,比如說新冠是實驗室搞出來的,我就不信。就像搞HR的,見的人多了,不用學(xué)過心理學(xué),兩眼也能看出這是個啥人來。
5
讀書能明事理,那是自己的長進(jìn),不是為了教育傻X。
讀書多了,見事明白、議事清楚、寫事通達(dá)。這雖是副產(chǎn)品,但本事長在自己身上,丟不了也賣不出去。
就像張無忌學(xué)了九陽真經(jīng)和乾坤大挪移,再看殷天正和宋遠(yuǎn)橋兩大高手動手,覺得他們一拳一腳怎么都差一點呢?差一點就是差一點,他也沒法把自己的功夫轉(zhuǎn)到殷、宋兩人身上。
殷、宋還都是高手,要是遇到那些不入流、不開竅的,張教主本事再大有啥用?
讀書懂了的道理,正如歷事積累的經(jīng)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自己想明白了,才覺得道理簡單,對那些沒讀過書、沒想明白的人,想單靠講讓他們明白,也是對牛彈琴。
讀書是花了自己的時間和錢,也沒必要上趕著給別人講,講了別人也未必領(lǐng)情,領(lǐng)情了也未必領(lǐng)會。更何況世上傻X不少,別瞎拋媚眼給盲人看。
6
有些書讀了也明白不了什么事理。
這分兩種:一是書不對,本來就沒什么事理;二是人不對,讀也未必讀得懂。
書不對的情況太多了。原來書是稀有資源,基本上有一本算一本都值得讀;現(xiàn)在一年出幾十萬種書,泥沙俱下,遇到爛書的可能遠(yuǎn)遠(yuǎn)大于遇到好書的可能。
郭靖要不是主角,能遇到洪七公、周伯通的幾率為零,就算遇到江南七怪都得說祖墳上冒青煙。
遇到爛書,要及時止損。讀一本爛書,等于少讀一本好書。這個原則,我一直執(zhí)行得不好,經(jīng)常是看了一部分,舍不得半途而廢,總要堅持讀完。
人不對的情況也不少。書固然是好書,但也不是人人能讀懂。
乾坤大挪移的心法放在那兒,也不是人人能練成。楊逍牛不牛?才練到第二層。
遇到讀不通的書怎么辦?當(dāng)然不要硬讀。如果這書是爛書,硬讀就虧了;如果這書是好書,但自己段位不夠,讀了也痛苦,不過是囫圇吞棗,盲人騎瞎馬。
7
還有一類書,讀不懂既不是書不對,也不是人不對,而是時候不對。
一個小孩,五六歲一上學(xué),就讓他讀易經(jīng)、春秋,自然讀不懂。
小時候開始讀金庸,一上手就讀笑傲、鹿鼎,也讀不太懂,從射雕開始就好多了。
有些書,小時候讀感覺特別好,長大了讀就未必有感覺了。比如《小王子》就該小時讀,大了就不感慨了。
小時候有小時候的好處,那時記憶力強(qiáng),不管啥書,都記得牢。成年后有成年后的好處,雖然記不大住了,但和身邊人、事、物相互印證,能理解得清楚。
所以,小時候讀書要往前走半步,不能讀完全不理解的書,也不能只讀完全理解的,要讀一些半懂不懂的,趁著記性好,先記住再說,有些道理年紀(jì)大了慢慢就理解了。如果小時候不讀,長大了想理解也無從理解。
我十二歲讀射雕,看周伯通傳授郭靖“九陰真經(jīng)”,說什么“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完全不明白,后來在某個時刻,突然就明白了。
原來常說某人年輕時閉門讀書十年,讀完再出山,這是有道理的。趁著年輕,讀十年好書,就算都是閑書,也一肚子學(xué)問,再出來做事,學(xué)別的也快。
可惜,現(xiàn)在新媒體時代了,別說閉門讀書,就是一小時不看手機(jī)只讀書也難得。
8
讀書自己讀也行,但最好有人指點。
就像看一本書書名不知道好壞,但看作者、出版社就比較有譜了,讀書不能漫無頭緒,要有點線索才好。
如果有人指點,就會少讀爛書,省下時間多讀好書;沒人指點,時間成本會高很多,等于出門開車沒導(dǎo)航,憑經(jīng)驗也能找到路,但哪條路堵、哪條路窄,有很大隨機(jī)因素。
令狐沖自己練,可能也能想明白劍法要任意為之的道理,但風(fēng)清揚(yáng)來教,一晚上就能打敗田伯光。
所以,過去說什么書香門第、世家、名師,都是有道理的。
俗話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別真信這個“田舍郎”就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一直干農(nóng)活,那是耕讀傳家的“田舍郎”。一般種田人家,就算攢了錢供子弟讀書,一代人也培養(yǎng)不出進(jìn)士。曾國藩祖父文化不高,但積累了些家財,才培養(yǎng)他父親讀了個秀才,到曾國藩這兒才中了進(jìn)士。
當(dāng)然,這兒說的讀書就不是讀閑書了。讀閑書也一樣,雖是娛樂,也要有人指點。當(dāng)年初看武俠,渾無頭腦,看了好多金庸新、金庸巨、全庸、吉龍的書,有人告訴說金庸只有飛雪連天那十幾部,這才明白。
9
有人指點的話(不一定是某個人,也可能是講讀書的文章或書),讀書就會系統(tǒng)。
讀書系統(tǒng),就可以相互印證,也會比較省力。
比如看了“三體”,再去找大劉其它小說看,就能系統(tǒng)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
我看了十五部金書,才好意思來點評一下;讀古龍作品不全,就不大敢說。
如果不系統(tǒng),東看一本,西看一本,同樣是一年讀一百本,就不如一個作者的全集這樣讀下去收獲大。
陳家洛一會兒武當(dāng)長拳、一會兒八卦掌,就不如周仲英專門把少林拳練精了好。
楊過跟洪七公學(xué)了打狗棒法招式,聽黃蓉說了口訣心法,相互一印證就全了,否則就啥也不是。
這點我就做得不好,讀書就喜歡東讀一本,西讀一本,結(jié)果既不博、也不雜,只得一個亂字。
10
寫了快三千字,總要湊十條吧。
讀書是很個人的事。
就算同樣喜歡讀金庸,有人喜歡天龍,有人喜歡笑傲,那就誰愛讀啥就讀啥。
別人推薦讀書,當(dāng)然可以參考,但不代表跟名家讀書一樣就高明,只要讀得高興就行,恐怕也說不上誰比誰高明。
讀書多了,別好為人師,也別看誰都像老師。
因為世上總是不讀書的人多,讀書的人少,就像江湖上成名成家的人少,龍?zhí)着芴玫木佣唷?粗窭蠋煹目赡苁囚们д桑脼槿藥熆赡茏兂擅纺铙稀?/p>
前兩天去面試,一個考生答完每道題最后都說“以上”。
讀書學(xué)習(xí)無處不在,我又學(xué)了個說法。
以上。(公號:行云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