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人想幫一個窮人致富,那年冬天,就送了他一頭牛:“好好用牛耕作,秋天就能脫貧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斗。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窮人的日子比以前過得更加艱難了。
窮人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只救急,剩下的可以下小羊,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窮人吃完一只羊,小羊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便忍不住又吃了一只。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行,不如把羊賣了買雞,雞很快就會下蛋,雞蛋一賣,日子可以好轉。”
可等不到雞下蛋,日子又艱難了,于是,窮人又忍不住殺雞吃。殺到只剩一只雞時,窮人想:“致富是無望了,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春天,富人帶著種子來到窮人家,卻發現牛沒了,而窮人正在喝酒。
“活該受窮。”富人一跺腳走了。
穆來納森說:“長期處于稀缺狀態的窮人,會被稀缺心態消耗大量帶寬,用來進行自我控制的心智資源就會很少,所以容易變得非常沖動。”
稀缺心態會嚴重影響執行控制力,執行控制力大幅下降會導致沖動。一個人窮著窮著,就會變成沖動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