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戈爾的飛鳥如同一顆劃破天際的流星,勾起的焰尾似鳳凰的尾羽,那樣深沉的痛,那么熱血的焰,一字一句的烙在了心中。
? ? “如果你因為失去太陽而流淚,那么你也將失去群星了?!辈贿z憾過去,不夢想未來,注視現在。這種不為蓉花而悲,不因流水而覺無情,失去的就不再后悔與挽救,而去珍惜現在的所有,追求眼前的希望,永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 ? ? 佛語《金剛經》里說:“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可是那我到底能得到什么呢?一粒塵有一粒塵的價值,一朵蒲公英有屬于自己的命運,眾生皆哭,何為樂活?佛前金蓮有無數次的回眸,換來靈慧。佛僧之生亦有所欲,于是有了“愿化作青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 五百年被人踏過,只換來那姑娘一世一次的回眸。
”念,至此之深,何所為執,有些東西一旦執起,對于紅塵凡世的時間而言,是否真的就無法度過了?苦海雖無涯,但有小船舶。其中的苦是評難于言傳。既然如此,前有惡蛟潛藏,后有平凡的乏味,諸多因果難以放下,前行似乎變得艱難。執念過多往往會成為負擔。
? ? ? “一切眾生種種如幻化,皆由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没m滅,空性不壞,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心,之所向,而身之所行。心不動,還有什么信仰。一切皆為幻化?
? ? ? 如泡影般倒也確切如此,生于紅塵必苦于紅塵。但古往今來,人生之觀又何曾統一?儒家孔子的積極入世與道家逍遙脫塵,脫于塵世,法家荀子以法治世,兵家以武制勝,農家的……何曾碰撞過?沒有誰的完全錯誤,沒有誰完全正確。是如此繁雜晦澀,但這也許是蘇軾的魅力所在了吧!一夢煙雨任憑生,“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戒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共適。
”宏觀歷史長河,確為“不盡長江滾滾來”,而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而徜徉其中蘇軾則能大體之幸而慰個人之悲,以江上之清風,來慰己所不幸。不愧為千百年來,把道與儒結合的最完美的一個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是否隨著李白醉心求月而化為泡影,飛灰。《要塞》一書說,與敵人爭奪陽光的樹長的又高又直。所以唯有斗爭,才是舒翅飛翔的機會??v使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激昂斗志,也不過落得蒼老而抑郁。聽聞有一所茅屋,竟收納了杜甫不應該的一生,這是宿命嗎?那一跟無形的線,牽引著每個人走上該或是不該的歸宿。歷史長煙,慢了醉酒的陶淵明,沒了普度眾生的釋迦牟尼,散了小王子在玫瑰前許下的諾言……
? ? ? 水有穿石的恒久,火有焚金的熱血。天地鐘靈與人,相比之下卻又太過渺小。而人生的意義呢,確實要與天地與自己為夢想而斗爭!
? ? ? 我們的現實里,有太多的羈絆與失敗的過往,夢想似乎被現實壓的喘不過氣來,地鐵上是人們精疲力盡的休息場,那夢想有應該在哪里綻放?
? ? ? 但是恰恰是這份艱難才使夢想變得可愛無比。? 我們的人生沒有宿命,歷史書上所讀的并不是我們的樣子,失敗的過往永遠代替不了未來。像古人一樣的灑脫,像故事書里的主角,像泰戈爾手中的飛鳥,學著蘇軾的精神,體會佛的心境,去認真的活出生活最美的樣子。
? ? ?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就是我想要追求而遙不可及的態度。不過就此看來,使生如夏花是需要多么多的苦來進行磨練,才會有更多的去機會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我想,我有一個生如夏花飛鳥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