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媒體公布了班子們簡歷。仔細翻閱,不禁發現不少人居然有軍旅經歷:
這里特別提到以下幾位——
當選的,都有一段算得上傳奇的人生故事,那么行伍出生的親們更是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天下所有的軍人——退役之后,依然大有可為!
2
武俠小說中,身懷絕技的大多是不輕易出手,等到江湖上血雨腥風時,則一鳴驚人,力挽狂瀾于絕境之中。
有些掃地僧雖然其貌不揚,每天做著非常平凡的瑣事,但是內功修煉早已在名人之上。
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服役數年,解甲回家。倘若說所有的退役軍人都身懷絕技,可能略顯夸張,但是經過部隊的摔打和磨煉,他們身上一定會注入軍人的特點,具備軍人的素質。
在部隊的優勝劣汰中,某些人從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被委以重任,或是連隊骨干,或是技術大牛。
當然,這些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和工作中,所培育出的堅韌不拔、忠誠使命和勇于擔當的品質,這些品質才具備真正的價值。
這些都是退役軍人不可多奪的財富。
3
說到退役軍人的傳奇,就不能不提企業界的最牛軍轉,現在已經是一名73歲的老人了,卻掌管著一家富可敵國的企業——華為任正非。
2015年,有數據統計表明,華為的銷售收入為608億美元,在當年的全球GDP排行當中,第73名的阿曼為601.9億美元,也就是說華為當年的營收超過了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
有人評價說,“富可敵國,也就這樣了吧……”
軍人,現役時可以金戈鐵馬譜寫輝煌,退役后依然能重整行裝續寫傳奇。
4
人的一生變幻莫測,誰都無法預知自己要面對的,究竟是花團錦簇還是莫測泥潭。
1968年6月,任正非從重慶建筑工程學院畢業后,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加入了剛剛組建不久的一個新兵種:基建工程兵,就是專門為國防需要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的部隊,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
1983年,已經一名副團職軍官的任正非,在百萬大裁軍的洪流中,依依不舍地脫下軍裝。
這一年,他馬上就年滿40歲。
耿直率性的軍人性格讓他在地方工作中遭遇不順,并在此時遇到了人生的一個急轉彎——抱憾離開南油集團,家庭遭遇解體。
后來的故事大伙都知道了,以“狼性”著稱的華為,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通信制造業的歷史,這一切都與有著14年軍旅經歷的領導者任正非息息相關!
5
毋庸諱言,在經濟大發展的今天,部隊封閉集中的體制讓軍人思維模式化、線性化,缺乏拿得出手的專業技能和安身本事,思想理念更是與現實脫軌嚴重,不少軍人退役后走上社會,就仿佛是拆筋斷骨般。
那么,面對人生轉型期的疼痛,我們究竟該如何自處?
這其中客觀因素不可不考慮,但滾滾的生活洪流不會為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而大發憐憫,一切的痛楚只能由自己承擔。
然而,脫下軍裝,并不代表就可以安然退出人生舞臺,生活乃至生存的壓力要求我們坦然直面。
不屈不撓迎難而上,人生低谷中的任正非,以及諸多如任正非一般絕地反擊的退役軍人們,就是以這樣的姿態回答了這個問題。
收起無用的牢騷和顧影自憐般的哀嘆,拾起意欲放下的軍人斗志,向坎坷發起挑戰。畢竟,命運不會接受向它跪地求饒的人,而奮起拼搏哪怕肝腦涂地,往往才能贏得生活的尊重。
6
有人肯定會挑刺,“那么多退役軍人,你看有幾個?”
這當然是現實,就如一直服役的人,也沒多少個將軍。
每一個非凡的故事,都與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緊密相關,沒有人可以例外。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一切客觀因素在其個人屬性作用下的結果。
沒有人可以復制其他人的人生經歷,但別人的人生起伏卻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特別是對于現役和退役軍人,總是可以在這些優秀的退役軍人身上,找到再次出發的堅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