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短期信息
有個股票交易模擬實驗,非常能體現思維模式的作用。研究者召集一些人,來模擬一個股票市場25年的交易 —— 當然實驗不用進行25年,受試者只要在一定時間內定期參與一下就行。
整個市場里只有 A 和 B 兩支股票可供選擇。研究者事先設定,A 股票模擬的是一個基金,表現很穩定,但是長期回報率比較低。B 股票在60%的情況下上漲,在40%的情況下跌,總體來說,B 股票的設定表現比 A 股票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堅決買 B 股票。
但問題是,實驗里的“投資人”并不知道這個設定,他們只是時不時看一下 A 股票和 B 股票的表現,然后自己做決定。
研究者想知道的是信息對決策的影響。實驗分組,有的投資者每隔“五年”才看一次股價,有的投資者“每年”看一次,有的投資者則是“每個月”都看看股價。
實驗結果是你查看股價的頻率越低,賺的錢越多。每五年看一次股價的人掙的錢平均比每一個月看一次的人高出兩倍。
這是為什么呢?每五年看一次,在這么長的區間內 B 股票的表現比 A 好是非常明顯的趨勢,投資者肯定會把錢堅決投到 B 股票上面。可是如果你看短期表現,那經常會出現 B 股票在跌、A 股票在漲的情況,有時候 B 股票還跌得很厲害!短期看,你不容易看出來 B 比 A 好。
事實上我以前聽說過研究表明,業余股民的確不應該太頻繁地查看股價。長期投資往往就是最好的策略。
這個道理是有時候你了解的信息越多,你的判斷反而越不準確。多出來的那些信息并不是真正的知識,而是偽知識。高手做事應該過濾短期信息,專注長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