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喝酒
01
前幾天被外派去做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之一——監考。
或許你會說,
監考?那不是一件特別輕松舒服的事情嗎?
我能說在我沒有監考之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嗎?!
特別是作為學生時代的我。
那個時候覺得監考老師的那種只用輕松的看著別人答題,而自己卻只用動動嘴皮的感覺真的是很爽啊!
并且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要做一個監考老師。
如今,
我的夢想實現了。
才發現
原來監考是這么的痛苦的一件事啊!
一則不能和學生有任何的言語交流;二則不能做其他事情,比如打瞌睡、看書、玩手機等。
那一刻似乎感覺整個空氣中都被凍僵住了一樣,作為一個監考老師,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有眼睜睜的看著一群人一直不變的兩個多小時不開心表情。
看到他們鄒著眉頭的樣子,我不禁在思考一個問題:皺眉對wuli答題到底有沒有積極作用?
02
說道皺眉,昨天晚上發生了一件讓我皺眉的事情:我們部門請領導吃飯。
你可能會說請領導吃飯有什么好皺眉的啊?
問題是對于一個不會喝酒的職場新人來說這完全就是一件讓人皺眉的事情。
我的酒量很差,基本上喝一口(不管什么酒)就會臉紅,而眾所周知,喝酒臉紅的人是不能喝酒的。
但一般勸酒的人會要么會告訴你說:
喝酒臉紅沒事,喝酒臉紅說明你會喝;要么會告訴你說,喝酒差,多練練就能喝了。
然而前段時間,知乎上就有這樣一篇《一沾酒就臉紅的人能鍛煉出酒量嗎?》文章在佐證臉紅的人是不能鍛煉出酒量的。
沒有聯系作者就轉了他的文章,如果有不妥當的地方,請第一時間告知我,我會立馬刪掉,請諒解。
我們姑且不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否具有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性。我只知道自己每次喝完酒都很難受的真實體驗。
但這又如何?生活在一個有著幾千年酒文化的國度里,作為一個男生,有時候真的感覺不喝酒真的是寸步難行。喏,一起來瞧瞧我們部門最不能喝的小A。
“小A,我都喝完了。你怎么還留了那么多,準備養青蛙呢?”
領導一臉不耐煩的表情跟他說。
“領導,我真喝不了!”小A回復說。
“就那么一口怎么喝不了啊?!”領導聲音提了好幾個分貝,已經有點生氣的問道。
“那么一點就喝下去吧”,這時,其他人也紛紛勸酒,示意小A這是領導的酒,你應該喝下去。
就這樣小A十分痛苦的喝下了那杯酒。
。。。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別人干了,你就必須喝完?!這里面到底是什么邏輯?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這樣一個不知道是如何得到的規律中生活著,且我們很少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難道這其中的邏輯從來就沒有人去思考過嗎?
“我先干了,你看著辦吧?”
到底憑什么你干了,就非要我也喝完?這里面到底有沒有什么清晰的邏輯?
思考良久后,我想這里面主要應該是這兩種原因:
-
1.這是一種傳統文化
不管你認可不認可,在中國現階段的社會上,掌握酒文化依然是一項隨身必備的技能。
在這樣一種傳統文化下,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喝酒的禮節。在這些傳統禮節下,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無理由無條件的喝,就像有些農村過年拜年要給長輩磕頭一樣。這里我不是說不應該尊老愛幼,也不是說不應該去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
我只期望在這樣一個多元的世界里,我們的文化的包容性更強大一些。比如說,能夠包容一下我們這些不能喝酒的職場人一樣。
-
2.這是一種屈從心理
在很多人眼里,我跟你喝酒,就是給你面子。我喝完,不管你酒量如何,你也必須喝完。一個酒量兩斤的人找一個酒量二兩的人喝酒,并提出這樣的要求,我覺得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在我看來,這已經是有耍流氓的嫌疑了。
然而這些對他們來說說了等于白說,他們依舊是不依不饒,如果你不喝完則表示你不給我面子,說明不服從于我。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很多人在喝酒的時候總有一種:我說的話你居然(膽敢)不聽。我讓你喝完,你就得喝完!領導會想,我都喝完了你為什么不喝完?你眼中到底有沒有我這個領導?!
這樣的屈從心理一直在籠罩著我們很多人的心中,似乎不喝完就說明我沒有讓你“服”我的感覺。
也罷,
只愿我們所有人早點明白這其實是一種不考慮客觀規律的要求。
或許,
這件事情原本就是一個未解之題,而并不是至今沒有人去思考過。
又或許下一階段的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是:
一個酒量差的人如何在職場上生存?
晚安,好夢。
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