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完少林寺回登封市的路上出租司機問我們去了哪些地方,我們自豪地說,去了少林寺、塔林、達摩洞。司機說你們只跑了嵩山的一角,來嵩山玩要了解嵩山的歷史和傳說。一路聽司機給我們介紹嵩山,開始我還以為司機故弄玄虛,回來后查了資料還真的是那么回事,一個普通的司機可以把當地的人文歷史了解得這么清楚,無比佩服,我們還真是受益非淺,所以在寫游記前一定要寫一些嵩山的歷史和傳說。
? ? ? 嵩山古稱外方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七十二峰起伏錯縱,橫臥於中州大地,為中州地區的第一名山。嵩山是三教(佛教、道教、儒教)的策源地,對三教的形成和傳播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嵩山是三教合一體現最為完美的地方。“三教九流”就出自于此,少林寺現在還有三教九流石碑。那為什么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相傳如下:室是妻室的意思,太室為大妻所居,少室為小妻所居,所以分別叫太室和少室。相傳大禹在治理洪水的時候,娶涂山嬌為妻。婚后,大禹把涂山嬌帶回崇地,安排在崇山腳下居住。涂山嬌的妹妹涂山姚不愿離開姐姐,也一起到崇地安家,大禹把她安排在季山腳下居住。安排好以后,大禹就又去治水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據故事傳說,為了加快開鑿轅關,大禹變成力大無比的黑熊鑿石運土,涂山嬌給禹送飯的時候,發現了丈夫的化身是黑熊,一氣之下變成了石頭。大禹從石頭中喚出了兒子啟,然后抱著啟去找涂山姚。涂山姚見大禹篤志為民治水,對他十分愛慕,便嫁給了大禹。從此以后,她不僅代替姐姐照顧孩子,還為大禹治水一天三頓做好飯菜。后來,大禹就把涂山嬌住的崇山叫“太室”,把涂山姚住的季山叫“少室”,太室山和少室山也就從此得名了。現在,兩座山下還有“啟母闕”和“少室闕”的遺跡。
? ? ? 傳說來自古代記載:“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 ? ? ? ? ? 這樣看來那位司機所說的傳說還是有依據的。
? ? ? ? ? ? 少林寺就在少室山山下,因建在少室山下密林中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 ? ? ?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賞,賜田千頃,水碾一具,并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 ? ? ? ? 神圣的少林寺山門其實不大,但武僧習武打出山門指的就是這個山門,增添了不少神奇。進入山門就是甬道,兩旁有不少石碑,其中包括金庸親筆篆寫的石碑,導游說如果你捐款幾百萬你也可立碑一塊,這話我聽著不舒服,現任方丈釋永信肯定不知道導游這樣說。石碑兩旁是千年古樹,有的樹上有洞,是武僧練一指禪功所留下的。有二棵相擁在一起的銀杏樹,一棵長白果一棵沒有長果實,導游說它們是夫妻樹,已有1100年了,夫妻在樹下拍照能百年好合,大家爭著拍照。再向上走十幾米又有一棵1500年的銀杏樹,不長果實。導游說是光棍樹,最好不要拍照,大家真的沒拍照,我回來查百度知道了銀杏樹有雄?之分,雄性樹是不結果的。我想這棵樹如果是人也太可憐了,等了1500年還沒等到另一半,寺院應該行行善事在旁邊種上一棵雌性樹,等?性樹長大了就老夫少妻也不錯。但又一想可能這棵是和尚樹,它長在少林寺心甘情愿陪伴少林寺和尚,也心甘情愿做和尚樹。
? ? ? 走過祖庭殿又有許多碑記,最吸引我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碑,記載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跡,石碑背面是李世民親筆簽名,他當時知道1000多年后的后人還會看到嗎?看下圖中間“世民”二字。
? ? ? ? 再往里走就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佛主在上受我一拜。再后面有方丈室、藏經閣、六祖堂、立雪亭。印象最深刻的是立雪亭,也叫達摩庭。位于少林寺主體建筑方丈室后。臺基高二丈,深闊各三間,內供木質神龕,中懸一匾,為清乾隆帝御筆。
亭名由來: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有位法名神光(僧可)的和尚從洛陽香山寺來到少林寺拜訪達摩,一心想得到祖師的真傳。原來達摩自印度帶來一襲棉袈裟,一個盛飯的缽盂,那是佛法真傳的憑證。沒有達到境界被充分認可的信徒,不會得到這兩件寶。神光全心向道,欲獲衣缽,意志堅定。但是達摩只自顧默然面壁,并不理會。神光站立祖師門外,肅然不動。他從白日站到黑夜。時值天降大雪,積雪沒膝,天明時仍未被允入室。為示求道之誠,神光將自己左臂砍下。達摩開口了,問他“如此做甚?”神光虔敬地答道:“愿和尚開甘露門,廣度群眾!”達摩見他心誠,可傳衣缽,便喚他入室傳道,并賜他法名“慧可”。由于達摩為禪宗祖師,后世稱為一祖,慧可為直授傳法弟子,史稱二祖。達摩為弟子熟講《楞伽經》,佛法廣弘。他臨死把袈裟和食缽傳給慧可,說:“從前如來為了正法統,把這件法衣作為信物,輾轉傳授以至于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慧可跪受。
? ? ? ? ? 以上說法基本和導游講解的一致,其真實也好傳說也罷,但已留傳下來1000多年的歷史年份是真的,說明故事總有其存在的意義,也說明佛教的博大精深。其實當天我們游了二遍少林寺,第一遍我們從山門到立雪亭一路下來,走馬觀花,云里霧里,一片茫然。妻子建議請個導游再看一遍,才有了第二遍,比起第一遍這次了解了許多歷史和傳說,物有所值。
? ? ? ? 出山門右轉500米就來到少林寺塔林,嵩山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主持、方丈的墓地,占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朝以來歷代古塔232余座,歷經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價值最高的一個古塔建筑群。
? ? ? 妻子說墓地有什么好拍的,我想,為什么不能拍?我拍的是塔。西湖邊的塔每天有無數人在拍,這么美的建筑為什么不拍,于是就有了以上照片。
? ? ? ? ? 游完塔林我們尋著路牌去達摩洞,路牌指示往前達摩洞1800米,計算時間和路程都不在話下,前進前進。一路小跑可是過大概1500米不見目的地蹤影,問路人還遠著呢。再前進,人已上氣不接下氣,再問路人,只走了一半,而且后面是很陡的臺階登山路,我的天哪!這不存心騙人嘛。妻子在第一次問路人后還鼓勵我前進,可這次考慮到我的身體狀況,勸我,我們回去吧!這時我說前進前進,再苦再累也要上。跟妻子說達摩在山上面壁九年都行,我堅持一二個小時怎么不行,是達摩在鼓勵我。說實話,我是我,是我自己的那份倔強,那份不服輸的性格在支撐我。最后通過努力勝利登頂,膜拜了達摩洞和達摩像,這次克服了腿傷的困難,雖行走快速但仍歷經一個小時勝利登頂又一次證明一個老套經典的道理——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但說實話是真累呀!
? ? ? 達摩洞下來急著趕回登封市區,路上就有了司機給我們講歷史和傳說的事。嵩山山好人更好,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這位司機一樣非常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和傳說,我想,精神文明建設會更上一層樓。這次嵩山少林寺游,學了不少歷史知識,包括回來后查閱的百度資料。
? ? 嵩山還是那山,少林寺還是那寺,碑、樹、塔會一直屹立在少室山下,可人會不斷改變,人世間的事會不斷開始和結束,但少林精神不變。什么是少林精神?方丈釋永信說,少林精神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一種信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會通過自身的信仰、行為逐漸塑造出來。每個人為實現自已的夢想,一定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堅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