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了下,最近寫的一篇文章,是3月14日,到今天4月5日,也就是說,我已有整整20天沒有正兒八經地寫過一篇自己想寫的字了!
這一動筆居然有了怯意,想了半天,不知道該從哪里入筆。轉念一想,每一人,每一時,每一情境的心境不同,記下來的瑣碎文字自然也不同。當下所記的文字只代表當下的心境,境由心轉,我心在此,那便用純樸的字記下此時的心便可。
寫字
昏天黑地的忙了一段時間,轉眼2022已經走過一個季度,必須總結一下。
回頭看了看,這個季度留下的爪痕實在很有限:除了一月份我尚任職伯樂,寫過幾篇點評水文之外,二月份改了兩篇散文,寫了一篇節氣散文,三篇讀書筆記,而三月份只有一篇讀書散文:
怎樣撬動內心向上的力量?|《驅動力》
如何保持內驅力的強度和長期性?|《驅動力》
《何為PDCA工作術?》| 讀書筆記
jiao yu 和陪伴
真是少得可憐啊。忙,當然是真實的,但也是最好的借口。有了借口,便有了堂而皇之逃避的理由,扒開內里瞧瞧,懶散的氣質噴薄而出。為了好好治治懶病,我重新規劃了一下時間,工作要忙,書要讀,字也要寫,還要看顧倆吞金獸,以及家里的日常——這下感覺到,未來的日子肯定更酸爽。
讀書
喜歡讀書,雖然讀不好,但每天再忙也要讀一會兒,不然肯定睡不著。因之,安靜的書反而成了忙碌日子里最好的友。
這段時間亂七八糟的事太多,心也不靜,書單列了好長,但卻讀得很慢,也很潦草,幸好參與了中層管理精進老師組織的每天一頁書活動,在大家的鼓勵支持下,好歹堅持下來。
盤點一下最近讀的書:《驅動力》《何為PDCA工作術?》《精進2》《精進3》《猜測與偏見》《超聚焦》《<塔木德>學習的智慧》《窮查理寶典》《風格感覺》(在讀)。過程中有一些想法,暫時記下來,抽空再整理筆記,希望不要隔得太久。
為了不讓自己筆記成空,下一階段會盡量抽時間多練習,這也是治療懶病的另一招。
春來
三月以來心情一直沉郁,耳目心在各種信息的沖擊下,會有干擾,會有難過。于是一天一天,盼著更好的消息多一些,明明知道是欺人,還在安慰朋友,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向好。或許這句話更大的作用在于自欺。
直到看到春花爛漫那一幕,眼前是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新鮮初放芽的綠意,清淺柔綿,充盈了整個大地,人立即便軟了下來。我甚至想脫了鞋子,光著腳丫踩在楊樹林的枯葉上。那些枯葉一層層地鋪貼在松軟的土上,間或有青綠的草鉆出頭,春風下輕輕晃動,溫柔,靈動,可愛。
想起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這春來一天有一天的消息,關心石上的苔痕,關心敗草里的花鮮,關心這水流的緩急,關心水草的滋長,關心天上的云霞,關心新來的鳥語……”
人間四月,果然是最美的,不用出城,街頭巷尾的花,便繽紛熱烈地傾訴著這一季的絢爛。灰色的心在這一刻豁然亮了一下。佛說:帶著一顆禪心,活在當下。禪,是自由,是奔放,是有沒有他人的目光都歡喜自在——如開在枝頭的花,嬌艷瑰麗,風吹不吹,雨潤不潤,蝴蝶來不來,她都會開,而且是一如既往的竭盡全力。
這一刻,很多煩惱隨風而散——煩惱是什么呢?不就是一些頑固不化又破碎不堪的念頭嗎?一顆禪心活在當下,讓心靈保持開放而覺醒的狀態,鮮活與熱情的嫩芽,就如那滿城的綠意,氤氳而生,覆蓋冰冷的世界。
清明
提筆的時候本來心情特別糟糕,但是寫到后來慢慢明朗,對于清明節耿耿于懷的心結,竟不知覺疏散了不少。
不管怎么說,清明到了,是想寫點正式的文字,表達一下我非正式參與掃墓的心情。或許是前幾天觸碰這類的文字多了,這種欲求淡薄下來,忍不住就是想起家鄉此時也是綠草青青,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墳上必定也瘋長了各種野草。聽妹妹說南方一直天陰沉沉的,心也便沉沉的,在院子里設了個小小祭臺,擺上蔬果點心,遙遙向南方拜了拜。
云天下有啁啾的鳥聲婉轉傳來,清明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本就是一年中最美的日子。只是,一面萬物勃發,在向陽生長的聲響中,卻也隱含著一面回望故人亡的蕭瑟。生與死的掙扎,悲與歡的糾纏,在這草長鶯飛的四月春光里,共融共生,是世界的兩面,在呼吸著草木花香的時節,也叩問著死的歸途。
史鐵生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所以,且默默地停住腳步,體驗腳下泥土有多軟,身畔花開有多香,頭頂雀鳴多么清越,所謂慎終追遠,就是想清楚了自己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然后一步步順著這條路走過去,終點在哪里重要么?我想,重要的是,一顆禪心的逍遙自在,活在一路的風景里。